题目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孟郊《登科后》 材料二:最初的考试完全是综合性的,强调儒家的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这并不意味着统治中国的是世袭贵族阶层,相反,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反映的现象与哪种选官制度相关?唐诗繁荣与其有何关系?(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该选官制度的特点及产生的政治原因。(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6分) 答案: (1)选官制度:科举制。(1分) 关系:科举制以诗赋取士,提高文人地位,促进唐诗繁荣。(2分) (2)特点:用考试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以儒家经义为主;考生来源广泛;打破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3分) 原因: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社会的需要。(3分) (3)积极影响:选官权力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将读书、考试与做官三者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促进了持久普遍的读书风气的形成;维护了中华文明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打破了士族垄断局面,扩大了社会统治基础。(任意答三点给6分)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