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周)武王……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2: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力,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3: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指出西周分封的对象主要有哪几类?引用材料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2,指出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质。 (3)根据材料3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答案: (1)包括三类人,同姓王室贵族,如弟周公旦,召公奭、弟叔鲜、弟叔度;功臣,如尚父;先代贵族之后,如神农之后、黄帝之后、帝尧之后、帝舜之后、大禹之后。 (2)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实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按照亲疏关系实行分封, 形成以王族为主体的政治制度。 (3)西周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与分封制, 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到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   第(1)问依据材料逐句归纳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根据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关系进行分析概括;第(3)问注意结合西周政治制度的内容进行分析评价。  
历史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