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郎茂,字蔚之,恒山新市人也。少敏慧,七岁诵《骚》、《雅》,日千馀言。十五师事国子博士权会,受《诗》、《易))、《三礼》及玄象、刑名之学。又就国子助教张率礼受《三传》群言,至忘寝食。家人恐茂成病,恒节其灯烛。及长,称为学者,颇解属文。年十九,丁父忧,居丧过礼。迁保城令,有能名,百姓为立《清德颂》。及周武平齐,授陈州户曹。属高祖(扬坚)为亳州总管,见而悦之,命掌书记。时周武帝为《象经》,高祖从容谓茂曰:“人主之所为也,感天地,动鬼神,而《象经》多纠法,将何以致治?”茂窃叹曰:“此言岂常人所及也!”乃阴自结纳,高祖亦亲礼之。 高祖为丞相,以书召之,言及畴昔、甚欢。寻除卫国令。时有系囚二百,茂亲自究审数日,释免者百余人。历年辞讼,不诣州省。魏州刺史元晖谓茂曰:“长史言卫国民不敢申诉者,畏明府耳。”茂进曰:“民犹水也,法令为堤防,堤防不固,必致奔突,苟无决溢,使君 何患哉?”晖无以应之。有民张元预,与从父弟不睦。丞尉请加严法,茂曰:“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忿,非化民之意也。”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谕,道路不绝。元预等各生感悔,诣县顿首请罪。茂晓之以义,遂相亲睦,称为友悌。 迁民部侍郎。时尚书右仆射苏成立条章,每岁责民间五品不逊。或答者乃云:“管内无五品不逊之家。”不相应领,类多如此。又为“余粮簿”,拟有无相赡。茂以为繁纡不急,皆奏罢之。茂性明敏,剖决无滞,当时以吏干见称。 炀帝即位,拜尚书左丞,参掌选事。茂工法理,为世所称。时工部尚书宇文恺、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竞河东银窟。茂奏劾之,恺与仲文竟坐得罪。茂撰《州郡图经》一百卷奏之,赐帛三百段,以书付秘府。炀帝亲征辽东,以茂为晋阳宫留守。恒山王文同与茂有隙,奏茂朋党,附下罔上,诏遣苏威、裴蕴并治之。茂素与二人不平,因深文巧诋,成其罪状。帝大怒,及其弟司隶别驾楚之皆除名为民,徙且未郡。茂怡然受命,不以为忧。在途作《登垅赋》以自慰,词义可观。复附表自陈,帝颇悟。十年,追还京兆,岁余而卒,时年七十五。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一》) 17.对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节其灯烛 恒:常常。 B.属高祖为毫州总管 属:“嘱”,嘱托。 C.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谕 谕:告诉,使人知道。 D.每岁责民间五品不逊 逊:顺,恭谦。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见而悦之 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B.①人主之所为也 ②杳不知其所之也 C.①释免者百余人 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D.①以书付秘府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9.下面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郎茂“性明敏”、“工法理”的一组是 A.①七岁涌《骚》、《雅》,日千馀言 ②迁保城令,有能名,百姓为立《清德颂》 B.①时有系囚二百,茂亲自究审数日,释免者百余人 ②历年辞讼,不诣州省 C.①于是遣县中耆旧更往敦谕,道路不绝 ②茂以为繁纡不急,皆奏罢之 D.①茂怡然受命,不以为忧 ②茂奏劾之,恺与仲文竟坐得罪 20.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武帝撰写《象经》,高祖杨坚不以为然,认为不利于治理国家,郎茂因此对高祖颇为敬重,暗自和他交往,高祖也亲近礼待他。 B.郎茂任卫国令期间,所处理的案什不曾诉到州省,魏州刺史元晖对此颇有微词,郎茂以“洪水”和“堤坝”作比,表达了自己勤政为民的节操和心志。 C.郎茂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以有治政才干而被人称赞。苏威担任尚书右仆射期间,立下的许多规定不切实际,郎茂上奏皇帝取消了这些规定。 D.面对被流放的不幸遭遇,郎茂坦然接受,并在途中写下《登垅赋》,聊以自慰;同时又附表白陈,皇帝最终醒悟,把他召回京城。 2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元预兄弟,本相憎疾,又坐得罪,弥益其忿,非化民之意也。(5分) (2)恒山王文同与茂有隙,奏茂朋党,附下罔上,诏遣苏成、裴蕴并治之。(5分)
答案:【答案】 17.B 18.A 19.B 20.B 21.(1)(5分)张元预兄弟俩,本来就互相厌恶憎恨,如果义因此获罪,更增加了他们之间的怨恨,这不是教化百姓的本意啊。 (2)(5分)恒山的王文同与郎茂有嫌隙,上奏郎茂结党营私,偏袒下属欺骗君上,皇上下诏派苏威、裴蕴一起查办他。 【解析】试题分析: 17.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理解,如“属”如果翻译为嘱托的话,整个句子就要译为嘱托高祖做亳州的总管,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18.皆为连词,表顺承。B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动词,到。C①代词,……的人;②代词,……的原因。D①介词,把;②介词,因。 19.解答本题时,要注意看清楚题干,题干是说:分别表现郎茂“性明敏”、“工法理”。因此,应该是前面一句是表现郎茂“性明敏”,后面一句是表现郎茂“工法理”,因此,该题选B 20.“表达了自己勤政为民的节操和心志”与文意不符,郎茂意在反唇相讥,说明元晖的担忧不必要。 21.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关键字(1) “憎疾”译为厌恶憎恨,“坐”译为获,“弥”译为增加,“益”译为更,“化”译为教化。(2) “隙”译为嫌隙,“朋党”译为结党营私,“诏遣”译为下诏派,“并治” 译为一起查办,句意一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