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3题。(共2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 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节选自《鸿门宴》) (二) 怀王乃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北救赵。令沛公西略地入关。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奋【奋:愤激】,愿与沛公西入关。怀王诸老将皆曰:“项羽为人僄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陈王:陈涉】、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毋侵暴,宜可下。今项羽僄悍,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卒不许项羽,而遣沛公西略地,收陈王、项梁散卒。乃道砀至成阳,与杠里秦军夹壁【杠里:地名。夹壁:对垒】,破二军。楚军出兵击王离,大破之。 初,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及项羽杀宋义,代为上将军,诸将黥布皆属,破秦将王离军,降章邯,诸侯皆附。及赵高已杀二世,使人来,欲约分王关中。沛公以为诈,乃用张良计,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因袭攻武关,破之。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益张疑兵旗帜,诸所过毋得掠卤【卤:同“虏”】,秦人喜,秦军解,因大破之。又战其北,大破之。乘胜,遂破之。 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轵道:秦时亭名,在今西安东北】。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安居,安定有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12、下面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登记 B.独项羽怨秦破项梁军 埋怨 C.使郦生、陆贾往说秦将,啖以利 利诱 D.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 丝绳 13、下面各组句子,都表现刘邦为“宽大长者”的一组是 ①愿与沛公西入关 ②诸所过毋得掠卤 ③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 ④馀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⑤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 ⑥沛公又让不受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②④⑥ D.①⑤⑥ 14、将文中划线句子及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当是时,秦兵强,常乘胜逐北,诸将莫利先入关。(3分) 翻译: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翻译: ③况草野之无闻者欤!独五人之皦皦,何也?(张溥《五人墓碑记》)(3分) 翻译:
答案:9.B A项据原文第一段,“负起知识的责任”与“养成道德的勇气”均为“建立新的人生观”的前提条件,而并非是后者的目的。C项绝对化表述错误,原文是“体现负责”,并非“就是负责”;D项是为了说明“对负责的思想负责”,根据当段中心句可知。 10. C A项在原文第二段,“知识是精神生活的要素,是指挥物质生活的原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最高标准”,据此可知,知识分子的知识不完全是为了“指导物质生活”还有“精神生活”;B项在原文第四段,“他们对从这种艰苦危难之中得来的思想,自然更觉得亲切而可以负责”是“可以”不是“是”,绝对化错误;D项在原文最后一段,“必须有这种抱负,才配做知识分子”,选项丢了“有抱负”的条件,得出结论是不充分的。 11.①有负责的思想,袁隆平经过长期试验与探索,培育出了高产杂交水稻稻种; ②对负责的思想去负责:袁隆平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不断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提出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新课题; ③负起更重大的责任:袁隆平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还肩负着解决世界范围的粮食短缺问题的责任。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人物、事件以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