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将问晋鼎②,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③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④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郗超:东晋时曾任参军,中书侍郎;谢玄,东晋名将。②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③桓宣武:东晋大臣桓温。④履屐:泛指鞋,这里代指平民百姓。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朝议遣玄北讨 讨:__________ (2)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匿:__________ 2.对文中画线的句子“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已经像恶狼一样吃了梁州、岐山,又看老虎在淮南。 B.已经吃了梁州、岐山的狼,又在看淮阴的虎。 C.已经像恶狼一样吞并了梁州、岐山一带地区,又虎视眈眈地企图侵占淮河以南广大领土。 D.已经吞噬了梁州、岐山的狼,又看了淮阴的老虎。 3.国家危亡之时,郗超力排众议,支持谢玄,从中可看出他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写“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对塑造郗超形象有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讨伐。 (2)隐藏。 2.C 3.宽容大度,爱才惜才,热爱国家。 4.侧面烘托郗超的评价是正确的,并赞美郗超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