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物理
题目
下列对有关物理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由公式R=U/I可知,导体的电阻由导体两端电压U和流过导体的电流I决定 B.由公式a=F/m 可知,加速度a由物体受到的合外力F和物体的质量m决定 C.由公式E=F/q可知,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E由电荷受的电场力F和电荷的电量q决定 D.由公式C=Q/U可知,电容器的电容C由电容器带电量Q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决定 答案:B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物理 试题推荐
物理 试卷推荐
2019-2020年高二上册第三次月考物理免费试卷完整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尚志市尚志中学)
青海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南宫一中高二物理下册月考试卷考题同步训练
祁东县第一中学高二物理上册期末考试题免费试卷
宁蒗县一中高二物理下册期末考试题带答案和解析
2019-2020年高一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广西省贺州市平桂区平桂高级中学)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9年高二物理下半期月考测验同步练习
天津市高一物理上册期末考试刷题练习
高二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2019-2020年山东省济南市)
2018年至2019年高二前半期期末考试物理题带答案和解析(广西柳江中学)
最近更新
两种金属粉末的混合物30g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1g氢气。则这种混合物的可能组成是( )。A.Mg和Al
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组是 ( ) A.祛除 座落 账簿 尾大不吊 如雷灌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Fe分别与氯气和稀盐酸反应所得氯化物相同 B.Al、Fe、Cu三者的单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碱金属开始,最后以稀有气体结束 B、同一周期中(除第一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不仅有人全盘否定十月革命,否定列宁,还有人主张把列宁墓从红场迁出,甚至四处寻找沙皇的后裔,企图在俄罗斯
物价变动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某中学高三(1)班的同学以“物价上涨与对 策”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他们通过上网查阅获
为防止山林火灾,保护森林资源,省政府森林防火总指挥部组织了“征集森林防火宣传用语”活动,清你运用对偶形式拟写一则森林防火
31. Attention must be paid to ______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下列对有关主题知识的归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微粒 B.化学与生活 花香四溢——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水结冰——水分子间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一列声波从空气中传入水中时波长一定会变B.在机械横波传播方向上的某个质点的振动速度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福建省的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截止到2009年12月,福建省的民营经济占全省GDP逾七成,民营
在一绝缘、粗糙且足够长的水平管道中有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球体,管道半径略大于球体半径.整个管道处于磁感应强度为
下列试管中能够加入碘液后变成蓝色的是 试管号 试管中的内容物 条件 1 2mL淀粉溶液+2mL唾液 37℃,5min 2
下列各组离子在常温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 无色透明的溶液中:Na+、Ba2+、AlO2-、OH- B. 加入铝粉能放
目前,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在内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悄然兴起。某公司发明制造的姿势校正带,内置传感器可以监测到佩戴者的姿势是
△ABC中,角A,B,C所对的边a,b,c成等差数列,且最大角是最小角的2倍,则cosA+cosC=.
“陶片放逐法(Ostracism)”,是公元前5世纪雅典等若干古希腊城邦所实施的一项独特的政治法律制度。每年雅典城邦公
乙醇(C2H5OH)是可再生资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该化学方程式中,不存在的物
读图分析(拉萨与杭州纬度接近),回答下列问题。(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强的是 ,原因是 。 (
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从南向北逐渐减少B.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地区递减 C.从东向西逐渐减少D.从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