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 37.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使人们出行更加便捷,同时也带了“堵车”的烦恼。以北京为例,截至9月6日,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50.3万辆。9月17日,北京市区晚高峰拥堵路段达到140条,打破历史纪录,京城媒体称之为“惊天大堵车”。北京成了“首堵”。 某校高二(1)同学注意到这一情况,组成探究小组开展探究活动,现邀请你参与活动。 同学们通过调查发现,除车多路少外,抢道、掉头、开“霸王车”、开“斗气车”、酒后驾车、随意停放等“车德”缺失现象也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因此,同学们认为治理交通拥堵需要提倡汽车人的汽车道德。 (1)请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治理交通拥堵为什么要提倡汽车人的汽车道德? 同学们通过调查还发现,为了配合北京市治堵,2010年11月26日,北京共青团市委及青少年社团共同发出《3510·低碳出行—北京青年3510行动倡议书》,向全市青少年发出“三公里步行、五公里骑车、十公里公交、远距离绿色驾驶”的倡议,率先喊响“3510,低碳出行”口号。 (2)请说明北京青年提出“3510·低碳出行”方案的辩证唯物论依据。 政府治堵,责无旁贷。每个市民也都有支持、参与治堵的义务,都有文明出行、低碳出行、不给道路添“堵”的责任。 (3)请你为市民参与治堵提两条合理化建议,并说明哲学理由。
答案:(1)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提倡汽车人的汽车道德对于改善交通有积极影响。(2分)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提倡汽车人的汽车道德有利于人们养成文明驾车的行为和习惯。(2分) ③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倡汽车人的汽车道德能促进汽车人素质的提高。(2分) (2)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北京青年提出“3510·低碳出行”方案是从北京交通拥堵的现状提出的。(2分)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北京青年倡导“3510·低碳出行”理念对缓解北京拥堵具有促进作用。(2分)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北京青年提出“3510·低碳出行”方案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的体现。(2分) (3)①宣传政府的“治堵”政策,发挥正确意识(认识、社会意识)的指导作用。(3分) ②“低碳出行”不能停留在口头,重在行动(步行、骑车、乘公交等),因为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3分) (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