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世纪40年代末国民党统治后期,由于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人们不再相信国民政府的“法币”。地处幕阜山脉中段的江西省某山区县农村,以物品交换物品或劳务的行为经常发生,交换中,大米逐渐成为人们普遍乐意接受的东西,如一件上衣交换30斤大米、为他人劳动一天可得到3斤大米,等等。人们交换其他物品往往要把自己的物品先换大米,再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请运用所学经济常识简要回答: (1)在这个故事中,大米充当了什么角色?执行了哪些功能?(4分) (2)为什么大米从普通消费品变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物品?(6分) 答案:26.1.大米在交换中充当了货币(或等价物)的角色。(2分)执行了交换媒介和计价单位的功能。(2分) 2.直接的物物交换往往会使交换变得很不方便,因此客观上需要有一种商品能表现和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并被交易双方普遍接受。(3分)大米具有人人需要、质地均匀、便于计量、容易分割等特点,使大米在农村中从普通消费品变成了具有特殊功能的物品。(3分)
政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