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化学
题目
下列物质性质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 ) A. Na、Mg、Al的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 B.HI、HBr、HCl、HF的稳定性依次降低 C.N、O、S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D.O、F、H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答案:D 解析: 该试题重点考查元素周期律,中等难度题。同一周期,一般第一电离能逐渐增大,但是第ⅡA族、第ⅤA族因为结构达到半满、全满,较稳定,第一电离能偏大,A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B错误;O与S为同一主族,O非金属性强于S,C错误,选D。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2018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2017四川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2020四川高一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2018湖北高三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2019黑龙江高三上学期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期中考试
河北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广东高一上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2017贵州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月考试卷
西藏省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2019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专题练习
最近更新
判断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函数是同一函数的为( )⑴ ,;⑵ ,;⑶ ,; ⑷,;⑸ , A ⑴、⑵
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和水的反应:Cl2+H2O=2H++Cl-+ClO- B.氯化铝溶液中
在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关系的时候,测量完一组数据后,还要换另外两只不同规格的灯泡再次测量,这是为了
某溶液中含有较大量的Cl-、CO32-、OH-等3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就能够分别将3种阴离子依次检验出来,下列实
近一个时期以来,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巨大压力,人民币是否升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人民币升值意味着 ①100单位的外币可兑换的
复数(为虚数单位)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4.下图为人体完成某一反射的结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兴奋从细胞B传到细胞D,存在两次
为了适应对汉语学习的需求,同时也为了推广汉语文化,中国政府计划在全球范围内成立1 00所孔子学院。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在
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称为PM2.5,它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201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的《环境空
如图5-9-1所示,是用自由落体法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得到的一条纸带.我们选中N点,下面举出一些计算N点速度的方法,其中
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 恰好完全沉淀
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的能量值是-13.6 eV,4种光子的能量值如下,其中有几种光子能使基态的氢原子电离( ) A.10.
阅读表达(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并根据短文后的要求答题。(请注意问题后的词数要求)
当x=2时,函数y=kx+10与y=3x+3k的值相等,则k的值是 .
如图,函数 (x>0,k为常数)的图象经过A(1,4),B(m,n),其中m>1,过点B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
引发图中所示的城市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是() A.政治因素 B.环境因素 C.经济因素
— Hi, Tom. How was your trip to the farm?— Oh, great. We ___
. 下列物质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A.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泥沙 B. 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 用酒
毒品是人类的公害,与该图反映 的事件密切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邓世昌 C.陈独秀
You were out when I dropped in at your house.-- Oh, I 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