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莫把汉学当国学 慕朵生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并证成国学的优美价值。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选自2014年4月1日《学习时报》,有删改) 6.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汉学已有600多年历史,要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 等几大阶段。 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 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 7.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C.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 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大踏步地复兴。
答案:6.A 7.B 8.D 【解析】 6. 试题分析:“中外学者”错,依据原文“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可知应为“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此选项范围失当。比对选项时,要注意对象、范围等。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7. 试题分析:此选项无中生有。“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原文无此信息。另外,原文的意思是“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选项中将“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偷换成了“国学研究”,偷换概念。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A.“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错,应为“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曲解了原文的意思。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命脉”错,应为“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偷换了概念。C.“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错,原文是说“如任其发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丢掉了假设条件。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