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6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图固”,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每逢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天安门广场都摆放孙中山的画像,这是一种象征、一种胸怀和自信。它寓示着辛亥革命与中国成立的必然联系,反映了人的历史观。同志在1942年关于《如何研究中国》的讲话中曾经指出,“我们研究党史,只从1921年起还不能完全说明问题……从辛亥革命说起差不多”。辛亥革命是中国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                   ——刘新如《辛亥革命100周年与中国成立90周年的历史昭示》 请回答: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或背景上,二者有何不同?(4分)  (2)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6分)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论证“辛亥革命是中国诞生的一个内在生长点”这一观点(6分)   答案:【答案】(16分) (1)材料1认为外来侵略是中国面临的大祸;材料2则认为中国的大祸是国内的“民权之说”。(每点2分,共4分。其他答案若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2)材料1只认识到西方技术先进,材料2反对西方民权学说,两者根本上都是维护封建统治。而材料3主张冲破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形态,要实行民主与科学,从根本上动摇封建统治。(材料1、2的主张各1分,作用1分,;材料3主张2分,作用1分;共6分)。 (3)论证(6分):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把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为中国的诞生扫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碍。(2分)经济上,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一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为中国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2分)思想上,辛亥革命推动了思想解放与民族觉醒,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分别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角度回答,每点2分,共6分;每个角度要从辛亥革命的意义及与中共成立的关系两个方面回答,若只回答一个方面,只能得一半的分)。
历史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