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古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①,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②,邹衍复齐来③。 奈何青云士, 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 槽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 千里独徘徊。 [注]①燕昭: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贤之人。②剧辛:赵国人,后为燕将。③邹衍:齐国人,后为著名哲学家。 8.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答案:8.①以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人才际遇的描写;②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③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每点2分,共5分) 9.诗歌结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高飞的黄鹄自比。(2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权贵昏庸腐朽,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3分) 【解析】 8.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典故作用的题目,典故的作用是借用故事表达自己的情感,首先明确表达自己的什么情感,然后注意是诗歌的开头,在结构上的作用,引出下文。前四句写燕昭王求贤若渴,而群贤毕至的故事,阐明理想的明君贤臣对贤才应有的态度,接着诗人把批判的锋芒指向现实,理想的明君贤臣和现实中的权贵对贤才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手法的题目,手法一般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两句一般从表现手法和修辞考虑,此题只要是比喻的修辞,答题时注意答出效果,情感要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作答,从前面的诗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可以猜测到大致的情感。“黄鹄举”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高飞的黄鹄自比。“千里独徘徊”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权贵昏庸腐朽,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