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08全国Ⅱ卷3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材料二 注: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因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全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等。营业盈余指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它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三     据统计,1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资总额是企业利润的2.4倍,到2005年降到了0.43倍;1998年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是4.3%,到2006年提高到了21.36%。 (1)从认识与实践关系的角度,说明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中注重公平”的哲学依据。 (2)指出材料二、三反映的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3)结合材料一、二,运用所学政治常识,分析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公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基本道理。 答案: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这一关于分配的原则要求源于实践的需要,顺应了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这一要求体现党在实践基础上对公平与效率关系认识的深化;这一要求将继续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的这一要求,对于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具有重要作用。 (2)劳动者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下降,利润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上升。这表明在我国初次分配中存在利润比重过大的问题。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权利,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如,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工资随劳动生产率增长而增长。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保证企业为劳动者缴纳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金。在政府引导下,建立健全工会组织,提高劳动者在与企业谈判中的地位。落实企业的社会责任。 (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党和政府有责任妥善解决分配领域中的不合理现象,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人民,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改革的积极性。 解析: 第(1)问认识与实践的关系: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根本目的和归宿、检验标准。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认识促进实践发展,错误认识阻碍实践发展。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时,在思考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照材料信息所体现的观点,一一分析即可。 第(2)问材料二是一个柱状图示,结合表头分析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因此结论就是劳动者报酬比重下降,营业盈余上升。材料三利润比重增加的原因是工资比重降低,两则材料共同反映的是初次分配中利润比重过大,劳动者报酬比重过低,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解决办法就顺理成章了。具体措施要求发散思维,围绕企业提高劳动者报酬问题多角度回答,注意不要偏离企业、劳动者收入、劳动保障这个主题。 第(3)问解答时首先明确政治常识角度,分配中注重效益、公平,更加注重公平。要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利益,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就要从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宗旨、政府性质等角度分析原因,然后简述意义。
政治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