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化学
题目
尿素()是第一种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下列关于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尿素是一种氮肥B.尿素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种产物C.长期使用尿素不会引起土壤板结、肥力下降D.尿素的含氮量为23.3% 答案:解析:尿素施入土壤,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最终转化为(NH4)2CO3,(NH4)2CO3对土壤无破坏作用。A、B、C项都正确。CO(NH2)2的含N量为:D项错误。答案:D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全国2019年高一化学上册课时练习在线答题
2019-2020年高一下期阶段性考试化学题开卷有益(江苏省苏州陆慕高级中学)
广东省惠州市惠州中学2021届高三12月月考化学试卷在线练习
新疆2018年高一化学上半期期末考试网上考试练习
2018-2019年高一上半期期末考试化学免费试卷完整版(北京市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2018年至2019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题免费试卷(海南省儋州一中)
2019-2020年高一上期期中联考化学题带答案和解析(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
2018年至2019年高二后半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完整版(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第四中学)
淮北市高一化学下册课时练习刷题训练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0届高三上册第2次月考化学题带参考答案
最近更新
(4分)如图所示是牙膏及其盖的照片,请你仔细观察,它都涉及到了哪些物理知识?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这次会晤中,麦奇杰和杨旭代表广药向戚务生介绍了广药集团入主广州足球和全力争取广州队
三角形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3,其夹角的余弦值是方程2x2-3x+1=0的根,则此三角形周长为() A. B.7 C.5+
由5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其主视图是( )A. B. C. D.
Louis Armstrong, the most influential jazz musicians,is cons
下图为脉胞霉体内精氨酸的合成途径示意图。从图中不可得出的是A.精氨酸的合成由多对基因共同控制 B.若产生鸟氨酸依赖型(即
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加以改正。(2分) 悠然自得 久副盛名 悬涯绝壁 漫不经心 执迷不悟 曲指可
甲、乙两人进行象棋比赛,比赛规则为3局2胜制.如果两人在每局比赛中获胜的机会均等,且比赛开始后,甲先胜了第1局,那么最后
某植物的发酵液中含有A、B、C、D四种有机物,其相互转化关系如下:已知:A 的组成为 C:40%、H:6.7%、0: 5
有一首歌中唱道:“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辛劳为民族,他一心救中国,……没有就没有新中国。”那么,你知道中国
I think the blue dress is than the red one A. veryb
高温 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焦炭可以得到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化学方程式为C+H2O(气) CO+ H
—What’sMary li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She is a
下图表示某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过程。与“人口自然增长率迅速降低, 高龄人口比例缓慢增加”对应的期间是A.Ⅰ期 B.Ⅱ
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
.下列过程中,涉及肽键数量变化的是 A. 洋葱根尖细胞染色体的复制 B. 用纤维素酶处理植物细胞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充分展示了四大发明、书画、击缶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极大地振奋了国人精神。这说明 A.文化
(30分)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文件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
为了研究作用点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相同实验器材完成了如下实验:①将橡皮筋左端固定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