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18.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洗竹简诸公同赋 敖陶孙 舍①东修竹密如栉,一日洗净清风来。 脱巾解带坐寒碧,匱觞露饮始此回。 平林远霭开图画,西望群山如过马。 诗翁意落帆影外,孤村结庐对潇洒。 百年奇事笑谈成,向来无此苍龙声。  闲身一笑直钱万,剜粉劖②青留姓名。 ①“舍”,诗人的朋友陈元仰家。②劖,砍去。 (1)“脱巾解带坐寒碧”一句诗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作简析。(2分) (2)“平林远霭……对潇洒”四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4分) (3)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在岘山建羊公碑。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结合末四句比较二者所表现的人生志趣的异同。(4分) 答案:(1)“寒碧”,借代,指竹,竹色碧绿而且给人清凉之感。 (2)远处平原上树林掩映雾霭之中风景如画,西边群山连绵起伏,江上白帆缓缓而移,眼前结庐孤村静对丛丛青竹。表达了诗人于竹林饮酒、笑谈中遥望竹外景色时的愉悦满足的心境,对主人清高脱俗的赞赏。 (3)同:二者都追求人生价值的永恒。 异:孟浩然借羊公碑的长存,感慨自己功业无就,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而本诗作者借朋友聚会竹林中饮酒赋诗,笑谈百年奇事,聆听风吹竹叶之声,表达了诗人淡泊名利、洒脱不俗的人生志趣。(1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解题步骤:先明确表达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及情感。首联告诉我们茅舍东面高高的竹林,像梳齿那样密密地排列着,刚刚下过一阵雨,修竹苍翠如洗,清风轻拂,摇曳多姿。由此可推断“寒碧”应指竹子,“寒”是指因刚刚下过一场雨,所以坐在竹林中让人感觉清凉;“碧”指竹子的颜色,所以这里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竹色碧绿而且给人清凉之感。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中的意境,解答时要注意找出诗中所写景物(意象),指出景物特点,描绘出所写画面,然后概括出画面特点来。这两联中描写的景物有:远处平展的树林在云气,群山连绵起伏,遥远的帆影,偏僻的山村,周围簇拥着密密的竹林。在这种美丽静寂的环境中,诗友们笑谈着古今的奇闻轶事,更觉得这款款的竹叶声爽心惬意。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首联勾勒出阔大的时代背景,包含着对时光流逝、无可阻挡的感喟,奠定了全诗的基调。颔联诗句平实,内涵丰富,既有对历史英雄羊公的回忆,也有诗人吊古伤今的感怀。颈联写眺望所见:“水落”“天寒”简捷形象地把羊公所处的背景环境描绘出来。尾联中的“尚”字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在晋初,孟浩然写诗在盛唐,中间相隔四百余年,朝代更替,人事变迁巨大,然而羊公碑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敬仰;羊祜为国效力,为民做了一些好事,因此名垂千古,与山俱传,而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和“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诗人无限伤感,潸然泪下。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试题分析:分析诗歌的情感,主要看以下几方面,一是诗歌的标题,二是作者,三是注释,四是涉及诗歌中的景物及其特点,五是诗句中的情感词。这首诗的尾联写出了今朝大家悠闲地玩赏谈笑风生,比万贯钱还要珍贵。刮去竹杆上的粉末和青皮,把我们的小诗镌刻在上面,我辈也能随竹的长青而留芳百世。描写诗人游赏竹林的感受,创造出一个物我两忘的境界,抒发出他的潇洒出尘、清高脱俗的思想感情以及追求人生价值的永恒。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