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政治
题目
2010年8月23日,刑法修正案(八)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拟取消盗窃罪等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75岁以上罪犯不适用死刑,并将恶意欠薪、醉驾、飙车等首次入罪等。这些修改( ) ①有利于维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②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③保障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最高决定权 ④有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政治 试题推荐
政治 试卷推荐
2018至2019年高一后半期期中考试政治题带答案和解析(湖南省娄底市)
2019-2020年高一期中专题训练(湖南省株洲市攸县三中)
浙江省嘉兴市2021届高三9月教学测试政治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2019届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科综合政治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
山西2019年高三政治上学期高考模拟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8年至2019年高二下半期期末政治专题训练(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
四川2019年高一下半期政治期末考试免费检测试卷
江西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2018-2019年高二第二次月考考题(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
高一政治下期期末考试网络考试试卷(2019年福建)
最近更新
集合P={x,1},Q={y,1,2},其中x,y∈{1,2,3,4,5,6,7,8,9},且P是Q的真子集,把满足上述
2009年10月31日8时6分,中国科学界“两弹一星”巨星___________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A.邓稼先
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建康赏心亭》中,词人登高望远,回首当年兵戈岁月,_____________
He is rather difficult to make friends with, but the friends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野步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1】这首诗通过描绘___
1980年胡耀邦曾指出,“四大”(指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辨论)实质上是号召大家写大字报,没有事实根据就提出打倒谁,这不
要配制1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
下图是N商品的需求量随着M商品的价格变动而 发生变化的示意图,假定M商品是汽油,那么N 商品最有可能是( )
海拔比海拔_______要低.
为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中国适时调整了宏观经济政策,坚决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出台十项措施累计4万亿
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历史悠久,积淀了许多优秀的成分,但同样也混杂了不少的糟粕。这表明( ) A.事物是普遍联系
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着三个完全相同的木块,一子弹以水平初速度v射入木块,若子弹在木块中做匀减速运动,当穿透第三个木块
干洗最普通的溶剂是四氯乙烯(C2Cl4),皮肤吸收了四氯乙烯气体会引起恶心等症状。因此,干洗的衣服拿回家后应将衣服挂在通
反应2X(g)+Y(g)2Z(g);△H<0(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不同温度(T1和T2)及压强(P1和P2)下,
某中学有高级教师28人,中级教师54人,初级教师81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状况,从他们中抽取容量为36的样本,最适合抽取
下列加点词语活用分类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⑴项王军壁垓下 ⑵
《过秦论》中作者总结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阿房宫赋》在
父亲 ①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
将Mg、Cu组成的2.64g混合物投入适量稀硝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并收集还原产物NO气体(还原产物只有一种)。然后向反应后
有人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把枪挑起一场战争”。“一把枪”比喻的历史事件是( ) A.三国协约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