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07年拿破仑法国逼迫普鲁士接受屈辱和约,还迫使普鲁士贵族君主国家不得不进行一些改革。接着普鲁士政府相继颁布了一些改革敕令:《十月敕令》规定:“从1810年圣马丁节(11月11日)起,还农民自由身,允许农民自由移动与择业;无论贵族、市民、农民都可以分割、抵押、买卖土地。”《调整敕令》规定:“农民可以把使用的土地转为己有,在按规定向庄园赎买义务后,均可以将其田庄转为自身财产。        材料三:自从拿破仑从莫斯科撤退之后,战争的全部性质就改变了。在此以前,除在西班牙外,与他对抗的都是一些旧王室;而在此以后,对抗他的却是普通民众了。正和他自己的青年时期一样,法国革命唤醒了法兰西的民族精神,使法国人民获得自信自强的精神,正因为这样,康宾一战才能把布伦斯维克的大军扫出法国。现在在1813年,由于法国在欧洲已经居有征服者的地位,所以也就把革命的种子洒遍了所征服的地区。莫斯科的火焰在精神上点燃了整个欧洲大陆,所以在莱比锡平原上的战斗,的确可以称为“民族会战”——一个新欧洲就是从这个会战中产生的。 ——[英]J·F·C·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        (1)根据材料一中的地图,说明图中的局势是怎样形成的?指出拿破仑对占领区分别采取哪几种统治方式?        (2)材料二反映拿破仑在普鲁士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革(不得摘抄原句)?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对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作出评价。 答案: (1)局势形成:拿破仑多次打败反法同盟,控制了从波兰到西班牙、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广大地区。到1810年左右,帝国盛极一时,统治方式:一种是将占领领土直接并入法国;一种是建立其控制下的依附国;一种是强迫被其打败的国家与其结盟。 (2)改革:解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人身依附关系。 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具有双重性:保卫了法国革命成果,传播了革命原理;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激发了欧洲各国人民的民族民主意识。又是侵略战争,对其他民族的压迫,激起了欧洲人民的反抗,导致其帝国的覆亡。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