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鼎,字定九,陕西蒲城人。少贫,力学,尚气节。赴礼部试至京,大学士王杰与同族,欲致之,不就。杰曰:“观子品概,他日名位必继吾后。”嘉庆元年,成进士,选庶吉士。丁母忧,服除,授编修。两以大考①升擢,累迁内阁学士。十九年,授工部侍郎。仁宗谕曰:“朕向不知汝,亦无人保荐。因阅大考考差②文字,知汝学问。屡次召见奏对,知汝品行。汝是朕特达之知。”调吏部,兼署户部、刑部。二十三年,兼管顺天府尹事,复谕曰:“朕初意授汝督抚,今管顺天府尹,犹外任也。且留汝在京,以备差往各省查办事件。”自是数奉使出按事鞫狱。二十四年,调刑部,又调户部。浙江德清徐倪氏因奸谋毙徐蔡氏狱三年不决,按察使王维询因自尽,巡抚程含章与按察使祁埙鞫之,甫得情而犯妇在监自缢。宣宗特命鼎典乡试,就治其狱,廉得徐故富家,以狱破其产,官吏多受赇,勾结朦庇,致狱情诪幻。悉发其覆,置之法,浙人称颂焉。道光六年,授户部尚书。八年,回疆平,以赞画功,加太子太保,绘像紫光阁。二十一年夏,河决祥符,命偕侍郎慧成往治之,寻署河督。议者以水势方涨,不宜遽塞,请迁省城以避其冲,鼎持不可,疏言:“河灌归德、陈州及安徽亳、颍,合淮东注洪泽湖,湖底日受淤。万一宣泄不及,高堰危,淮、扬成巨浸,民其鱼矣!无论舍旧址、筑新堤数千里,工费不赀,且自古无任黄水横流之理。请饬户部速具帑,期以冬春之交集事。不效,愿执其咎。”具陈民情安土重迁、省垣可守状。初至汴城,四面皆水,旦夕且圮,躬率吏卒巡护,获无恙。洎工兴,亲驻工次,倦则寝肩舆中。次年二月,工竣。叙功,晋太子太师。积劳成疾,命缓程回京。自禁烟事起,英吉利兵犯沿海,鼎力主战。至和议将成,林则徐以罪谴,鼎愤甚,还朝争之力,宣宗慰劳之,命休沐养疴。越数日,自草遗疏,劾大学士穆彰阿误国,闭户自缢,冀以尸谏。军机章京陈孚恩,穆彰阿党也。灭其疏,别具以闻。上疑其卒暴,命取原稿不得,于是优诏悯惜,赠太保,谥文恪,祀贤良祠。后陕西巡抚请祀乡贤,特诏允之。鼎清操绝俗,生平不受请托,亦不请托于人。卒之日,家无余赀。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第一百五十》) 【注】①大考:清代翰林、詹事的升级考试。  ②考差:科举制度中考官的考选差派制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朕向不知汝,亦无人保荐                     向:从前。 B.命偕侍郎慧成往治之,寻署河督               署:代理官职。 C.洎工兴,亲驻工次                            洎:督办。 D.卒之日,家无余赀                           赀:钱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英宗以后惯例,科举进士一甲者授予翰林修撰、编修,另从二甲、三甲中,选择年轻而才华出众者入翰林院任庶吉士。 B.古代六部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员外郎,下设郎中,副职称侍郎,下属官员有主事等。 C.封建社会的女子大多没有名字,未出嫁前在姓后加“氏”,出嫁后在自己的姓前加丈夫的姓。由此判断,“徐倪氏”的丈夫姓“徐”。 D.休沐义为休息沐浴,借指官员休假。各代休假制度不尽相同,王勃《藤王阁序》中的“十旬休假”指的是十天休息一天。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鼎才学优异,成绩突出。不仅在科举考试中成绩卓著,就是在升级考试中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清仁宗看了他的试卷也非常欣赏他的学问。 B.王鼎平反冤狱,整饬吏治。他曾查办的德清县通奸杀人案,就是因为王维询等官员受贿包庇,才致使案情扑朔迷离,久拖不决。 C.王鼎一心为民,不辞辛劳。黄河决堤,王鼎为了保住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身先士卒守住了河堤;修堤之时又亲自驻扎工地,保证了工程顺利完工。 D.王鼎自幼就重气节,身为臣子忠君爱国。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他反对议和,极力主战,看到林则徐获罪贬官不惜以死进谏,弹劾穆彰阿误国。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宣宗特命鼎典乡试,就治其狱,廉得徐故富家,以狱破其产。   (2)请饬户部速具帑,期以冬春之交集事。不效,愿执其咎。 答案:11.B  “侍郎”为部长官的副职,“员外郎”为司长官的副职。 12.B   主要属强加因果错误。原文只说按察使王维询因为这件案而自杀。 13.(1)宣宗特意命令王鼎掌管乡试,顺便侦办这个案件。王鼎查访到徐家原来也是富户,因为这个案子散尽了家产。(得分点:“典”“就”“故”“以”和“廉”词义推断)    (2)(我)请求命令户部马上准备钱银,希望在冬春换季时把水患治理好,没有成功,愿意接受责罚。(得分点:“饬”“帑”“期”“效”和“执”) 【参考译文】王鼎字定久,是陕西蒲城县人。年少时家中贫穷,努力学习,重气节。参加礼部的考试到了京城。大学士王杰和他是同乡,想要招纳他到门下,但他没答应。王杰说:“我看你的人品气概,将来的名声地位一定紧接我之后。” 嘉庆元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母亲去世守丧,丧期满后被授予编修的职务。两次因为在大考中成绩优秀,连续升迁到内阁学士。嘉庆十九年被任命为工部侍郎。仁宗诏令说:“我之前不知道你,也没有人保举推荐你。因为看了你大考和考差的试卷内容,知道你很有学问,多次召见,你进言对答,了解了你的品行。你是因为特别突出让我知道的人。”调任吏部兼管代理户部、刑部。 嘉庆二十三年,兼管顺天府尹的事,又诏令说:“我开始想任命你为督抚,如今你担任顺天府尹,就像到地方任职。暂且把你留在京城,也可以预备着派往各省去查办事情。”从这以后多次奉命出京查办事情,审问案件。嘉庆二十四年,调任刑部又调任户部。浙江德清县的徐倪氏因为奸情谋杀了徐蔡氏,案子三年都没有判决,按察使王维询因为这件事自杀,巡抚程含章和按察使祁埙审问这个案件,才问出实情,这个女犯人就在监狱中上吊自杀。宣宗特意命令王鼎掌管乡试,顺便侦办这个案件。王鼎查访到徐家原来也是富户,因为这个案子散尽了家产,官吏大多接受了贿赂,互相勾结,上下包庇,导致案情扑朔迷离,很迷惑人。王鼎揭开案情重审,依法判决了案件。浙江的民众都称赞这件事。 道光六年任命为户部尚书。道光八年,平定回疆,因为辅佐有功,加封太子太保衔。并画了像挂在紫光阁。道光二十一年夏天,祥符一带的黄河决堤,皇帝命令王鼎和侍郎慧成一起去治理。不久代理了河督的职务。众人议论认为,黄河水势正在上涨,不适合马上重筑河堤,请求迁走省城来躲避洪峰,王鼎坚持认为不可行,上疏说:“洪水流入德州、陈州和安徽的亳州、颍州,在淮东汇合流入洪泽湖。湖底天天都会有淤泥流入,万一来不及流走,高高的围堰就会危险,淮河、扬州一带就大面积会被洪水淹没,老百姓都要成为鱼了。更不用说是在旧址上重建屋舍还是修筑几千里的新堤岸,工程费用不是一笔小费用,并且自古以来没有任由黄河水泛滥的道理。请求命令户部马上准备钱银,希望在冬春换季时把水患治理好,没有成功,愿意接受责罚。王鼎又详细陈述了人民安土重迁的心愿和省城可以坚守的情况。当初王鼎刚到汴州的时候四面都是洪水,河堤随时都有决堤的危险。王鼎亲自率领官吏士卒巡查守护,终于安然无恙。等到修堤工程开始的时候,王鼎亲自驻扎在工地上,累了就在轿子中睡一下。第二年二月工程竣工。评定功劳晋升太子太师衔。由于王鼎积劳成疾,皇帝命令他慢慢回京。 自从开始禁鸦片烟,英军进犯沿海,王鼎极力主战,等到议和的事情将要结束,林则徐因为获罪被贬官,王鼎十分气愤,回到朝廷极力争取。宣宗慰劳他,让他在家中休息养病。过了几天,王鼎自己写了遗疏,弹劾大学士穆彰阿耽误国事,在家上吊自尽,希望以死劝谏皇帝。军机章京陈孚恩,是穆彰阿的党羽,销毁了王鼎的奏疏,另外伪造了一份来呈给皇帝。皇帝怀疑王鼎突然死亡的原因,命人拿王鼎原来的奏疏,却没有找到。于是颁下褒奖赞美的诏书,痛惜王鼎逝世,追赠太保衔,谥号文恪,在贤良祠享受祭祀。后来陕西巡抚请求在陕西的乡贤祠中祭祀王鼎,皇帝特别下诏允许。王鼎节操清廉脱俗,一生都不接受别人请求委托,自己也不请求委托别人办事。死的时候,家中没有剩余的钱财。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