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参阅下图       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的那种挑战。” ━━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 材料四:在决定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国际环境,尤其是欧洲发生的变化,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新的机会”,“美国同新欧洲的关系非改善不可”,“要建立一个比较完善、可维持的伙伴关系,从而共同合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美国战后在欧洲实施了什么计划?其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一中美国的目的能否实现?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尼克松在任期间,在调整与中国关系上进行了哪些活动?有何历史意义?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70年代美国调整对外政策的原因。 答案:(1)计划:马歇尔计划         目的:通过经济扶持然后控制西欧,抑制苏联    (2)二战后初期基本实现,20世纪70年代后破灭 二战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强大,西欧衰弱; 70年代后,西欧经济一体化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3)活动: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意义:促成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4)原因:美国霸权地位削弱,侵越战争失利,实力削弱; 苏联军事赶上美国; 西欧、日本崛起; 中国国际影响力的增强    解析: (1)战后,欧洲各国实力普遍遭到削弱,美国则在二战中实力迅速膨胀,对外实行复兴计划就是马歇尔计划。目的就是通过经济上的援助,控制西欧,从而共同遏制苏联社会主义。 (2)要分阶段进行分析。战后初期西欧实力衰退,迫切需要美国的援助才得以复兴,所以一定程度上接受美国的控制。但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希望摆脱美国的控制,于是欧洲开始走向联合,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到70年代开始与美国在世界市场上进行激烈的竞争。 (3)尼克松在任期间在中美关系上的活动主要是指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而这次访华使得中美关系的冰冻期,开始趋于缓和。 (4)美国在70年代所面临的一系列国际新变化:越南战争的失败导致美国实力的削弱;70年代苏联的军事开始赶上美国,造成了一定压力;而西欧、日本开始崛起,开始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而中国经过五六十年代的发展,国力开始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影响力开始增强。
历史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