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21分) 记王隐君 龚自珍 于外王父段先生废簏中,见一诗,不能忘。于西湖僧经箱中,见书《心经》,蠹且半,如遇簏中诗也。益不能忘。 春日出螺蛳门,与轿夫戚猫语。猫指荒冢外曰:此中有人家。段翁来杭州,必出城访其处。归不向人言。段不能步,我舁往。独我与吴轿夫知之。循冢得木桥,遇九十许人,短褐曝日中。问路焉,告聋。予心动,揖而徐言:先生真隐者。答曰:我无印章。盖隐者与印章声相近。日哺矣,猫促之。怅然归。 明年冬,何布衣②来谈古刻。言吾有宋拓李斯郎邪石。吾得心疾,医不救。城外一翁至,言能活之。两剂而愈。曰:为此拓本来也。入室径携去。 他日见马太常,述布衣言。太常俯而思,仰而掀髯日:是矣是矣!吾甥锁成尝失步,入一人家,从灶后湫①户出。忽有院宇,满地皆松化石。循读书声,速入室。四壁古锦囊,囊中贮金石文字。案有《谢眺集》,借之不可。曰:写一本赠汝。越月,往视其书,类虞世南。曰:蓄书生乎? 曰:无之。指墙下锄地者,是为我书。出门遇梅一株,方作华。窃负松化石一块归。 若两人所遇,其皆是与? 予不识锁君,太常布衣皆不言其姓。吴轿夫言:仿佛姓王也。西湖僧之徒取《心经》来,言是王老者写。参互求之,姓王何疑焉!惜不得锄地能书者姓。 桥外大小两树倚依立,一杏,一乌柏。 (选自《龚自珍全集》) [注]①湫(jiǎo):低洼、低下。②布衣:没有当官的人。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段不能步,我舁往 舁:抬着 B.日哺矣,猫促之 哺:日暮 C.往视其书,类虞世南 类:相像 D.参互求之,姓王何疑焉 求:寻找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于外王父段先生废簏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B.问路焉,告聋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C.予心动,揖而徐言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D.若两人所遇,其皆是与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2.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王隐君甘于隐居修身的特点的一组是 ( )(3分) ①于西湖僧经箱中,见书《心经》,蠹且半 ②段翁来杭州,必出城访其处。归不向人言 ③答曰:我无印章 ④曰:为此拓本来也。入室径携去 ⑤案有《谢眺集》,借之不可。曰:写一本赠汝 ⑥惜不得锄地能书者姓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4分) (1)城外一翁至,言能活之。两剂而愈。曰:为此拓本来也。入室径携去。(6分) (2)循读书声,速入室。四壁古锦囊,囊中贮金石文字。(4分) (3)指墙下锄地者,是为我书。出门遇梅一株,方作华。(4分)
答案:10.D【解析】D项“求”,推测。 11.C【解析】A项“于”,介词,在;介词,对于。8项“焉”,兼词,于之;代词,什么。C项“而”,均为连词,表修饰关系。D项“其”,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代词,自己。 12.C【解析】①是说作者看到《心经》被虫蛀;④是说王隐君拿拓本;⑥是说不知锄地的人的姓氏。 13.(1)城外有一个老头来了,说能使我活下来。我服了两剂药就痊愈了。老头说:“我是专门为了那个拓本而来。”于是老头进屋拿了拓本径直走了。(4分) (2)沿着读书声,很快进入一间房子。房子四壁都挂着古代的锦囊,锦囊里边放着刻有文字的金、石器。(4分)(3)主人指着墙边锄地的人说:“是他替我写的。”出了这家院门遇到一棵梅树,正在开花。(4分) 【解析】(1)句中,“活”,使……活;“愈”,病愈,痊愈;“径",径直;“携”,拿。(2)句中,“循”,沿着;“贮”,放着。(3)句中,“为”,替;“书”,动词,写;“方”,正在;“华”,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