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俗名“碱石灰”,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碱石灰在空气久置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而变质.某实验小组为确定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设计了图所示实验流程. 请你参与探究过程: (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操作二的名称是  . (2)固体A中一定含有  . (3)溶液B成分的探究. 【查阅资料】 ①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②Na2CO3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③CaCl2溶液呈中性且能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 【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则溶液B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则溶液B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丙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二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B溶液中一定含有Na2CO3,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综合以上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一定有      B.一定有Na2CO3 C.一定有CaO       D.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答案:【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利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率; 过滤可以把不溶于水的物质除去; (2)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3)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都属于碱,能够共存; 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和氯化钠; 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氧化钙、氢氧化钠溶于水时能够放出大量的热. 【解答】解:(1)为了使样品充分溶解,操作一中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操作二的名称是过滤,可以把溶液和不溶于水的物质分离. 故填:玻璃棒;过滤. (2)固体A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气体,说明含有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 故填:碳酸钙. (3)【猜想】溶液B中溶质可能为:①NaOH 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Ca(OH)2和NaOH. 故填:NaOH. 为进一步确认溶液B中是否含NaOH,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②过滤,在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酚酞试液变红色 猜想③正确 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使碳酸钠完全反应,避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故填:使碳酸钠完全反应,避免对氢氧化钠的检验产生干扰. (4)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发现向样品中加水时还放出大量的热,说明样品中至少有NaOH、CaO中的一种. 故填:D.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化学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