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实事求是和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前面我们已经看到,工人革命的第一步是使无产阶级转化成统治阶级,争得民主。……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共产党宣言》节选 (1)据材料一,《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任务是什么(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1921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可能的。否则,就不可能。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2)材料二中的“迂回过渡”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谈谈列宁为什么放弃“直接过渡”而转向“迂回过渡”? 材料三 右图所示是美国《时代》杂志1985年某一期的封面。 (杂志封面上的英文字为“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 ,翻译为“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 (3)你认为该期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任务:(无产阶级革命)夺取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发展生产力(经济)。 (2)新经济政策。 原因: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失败;认识到俄国是落后的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需要先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3) 错 。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中的,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