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用下列三种方法分配之。(1)分配农民个别耕种;(2)分配农民共同耕种;(3)由苏维埃政府组织模范农场耕种。……一切土地,经苏维埃政府没收分配后,禁止买卖。 ——中共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 材料2 没收一切私人的或团体的——豪绅、地主、祠堂、庙宇、会社、富农——田地、山林、池塘、房屋归苏维埃政府公有,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及其它需要的贫民使用。 ——中共1930年《苏维埃土地法》 材料3 一方面要规定地主应该普遍的减租减息,不得杭不实行。另一方面,又要规定农民有交租交息的义务,不得抗不交纳。 ——中共1942年《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规定》 材料4 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连同乡村其他一切土地,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承认其自由经营、买卖及在特定条件下出租的权利。 ——中共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回答: 比较材料1和材料2,材料2中的《苏维埃土地法》有什么变化?它产生了什么后果? 比较材料2和材料3,材料3中的土地政策有什么变化?它产生了什么后果? 比较材料4和材料3,材料4中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有什么变化?它产生了什么后果? 综合这些材料,简要概括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基本特点。
答案:变化:前者“没收一切土地”,实施的是土地公有化,后者只没收地主阶级和实际上属于他们所有的“。团体的”土地;前者具有社会主义土地革命的性质,后者完成的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革命的任务;后者的结果是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生活有了保障,积极参加红军,支援革命战争,巩固革命政权。 变化:有条件地保留了封建土地制度,后者的结果有利于巩固抗日民主政权,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 变化:消灭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土地革命任务;后者的结果是使翻身农民积极参军和支援解放战争,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 (4)以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革命的主要任务为依据,以调动广大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为目的,将革命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相结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解析: 本题主要命题意图在于让学生认识只有中国共产党制定和执行革命的土地纲领,最坚决地领导农民,向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进行猛烈的斗争。同时可以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能够准确理解材料,并把握材料所提供的在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的基本内容、特点、性质和意义。最后一问关于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依据应从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变化去理解,特点应从中共制定土地政策的目的、斗争策略等方面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