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隋唐时期,长安的对外交通发达,向东可到达今天的朝鲜,向西经陆上“丝绸之路”可通往今天的印度、伊朗、阿拉伯以至欧非许多国家……这时期,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节,商人、留学生。长安等城市设有“新罗坊”、“新罗馆”,接待新罗商旅,日本人吉备年轻时就来到长安,研习儒学,历算、军事等,长达17年。 材料二 隋唐两朝,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长安城内有坊、有市、坊是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市坊分开。市有两个,东市和西市,东市有“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积集。” 唐代的长安城很大,面积比明清的北京城还大24平方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最宽的街道有220米,东市的街道宽15米左右。西市内东西向和南北向各有两条街,将市内划分成9个区,每区四面都有街道,各种行业的店铺临街而开。一般的店铺铺面只有两小间,大的也不过三间。从出土的遗物看,西市有饮食店、珠宝店等,还附有用于加工的手工业作坊。 材料三 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材料一来看,反映隋唐的长安,洛阳是怎样的城市并析其原因? 就上述角度看,唐朝与长安,洛阳类似的城市还有哪些,为什么会类似? (2)材料二、三反映了什么现象?你认为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透过材料二、三你获得了唐代长安城规划方面的哪些重要信息? (3)从整体(整个国家)和局部(个体城市)的关系看,长安,洛阳成为国际化城市有何历史启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必然使北京进一步国际化,根据历史启示指出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说明了什么?
答案: (1)(概要总结长安、洛阳的城市地位)城市:国际化大都市(或对外交流密切) ;(多角度分析原因)原因: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经济文化发达,政治稳定,城市规划合理,对外交通发达,政策开明,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列举相关城市并从交通、商贸等方面分析原因)类似城市及原因:广州 →广州是海上丝路的起点,中外经济联系密切 ;扬州→交通发达,唐后期重要工商业城市,吸收众多外商,成为国际化都市 。 (2)(总结历史现象、揭示当时中国的科技实力及城市特点)现象:长安、洛阳的城市布局合理 ;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建筑水平高超 ;信息:设计合理,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备 。 (3)(古今联系)启示:国家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是城市繁荣发展的前提 ;说明:国力强盛,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改革开放取得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