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初中
化学
题目
(2009·东营)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是( ) A.铜用于制导线,是由于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B.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是由于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且密度比空气大D.铁制品表面涂“银粉”(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答案:D解析: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碍铁制品与氧气接触,达到防止生锈的目的。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化学 试题推荐
化学 试卷推荐
2020年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二中中考一模化学专题训练
深圳市九年级化学2018年下学期中考模拟免费检测试卷
九年级化学2020年后半期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四川省广安市2020年中考化学免费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2019-2020年九年级上册第二次学情调研化学免费试卷完整版(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教育集团)
2018-2019年九年级下期入学化学题免费试卷(广东省揭阳市第三中学)
福建2016年九年级下期化学无纸试卷
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外国语学校中考一模化学题开卷有益
广东2017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时练习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沪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第4章+第3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应用+测在线测验完整版
最近更新
如图A.所示,光滑的平行长直金属导轨置于水平面内,间距为L、导轨左端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质量为m的导体棒垂直跨接在导轨上
已知几何体其三视图(如图),若图中圆半径为1, 等腰三角形腰为3,则该几何体表面积 为 ( ) A.
2015年8月23日,《三体》获第73届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这是亚洲科幻小说首次获得雨果奖。10月,
Garli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flavors inour kitchen. It n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ⅠA族元素全部是碱金属元素 B.元素周期表中的第ⅦA族元素全部是非金属元素 C
今襄阳因文化而立,必将因文化而兴。昔日襄阳因历史悠久,才会有人杰地灵。襄阳的古隆中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A.曹操
知识梳理: 按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把下面每条知识的序号填入对应的方框中。 ①政府权威 ②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③
― Why didn’t the conference begin on time?― For the ________
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对此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 A.开始时间:18世纪
在某电场中,将一带电量为q=+2.0×10-9C的点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做功W=-4.0×10-7J,则a、b两点
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命题“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数根”的逆否命题为:“若方程x2+x-m=0无实数
等比数列的前项和为,已知成等差数列.(1)求的公比;(2)若,求.
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其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
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递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3和CH4的中心原子都是sp3杂化 B.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Kr]4d105s1的元素属
The media can often help solve problems and draw attention__
X、Y、Z三种物质存在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步转化)。下列各组物质转化,不能满足此关系的是
已知等比数列{an}的前n项和是Sn,S5=2,S10=6,则a16+a17+a18+a19+a20等于( ) A.8
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为了利用儒家思想中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 “民贵君轻”
数列{an}满足a1=1且an+1=(1+)an+(n≥1).(1)用数学归纳法证明:an≥2(n≥2);(2)已知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