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8分) 鹧鸪词 李 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鹧鸪词 李 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①虚垂泪,三闾枉自沉。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注】①二女:舜帝二妃娥皇、女英。 16.两首诗中诗人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17.两首诗中都写到了“湘江”、“斑竹”和“鹧鸪”,请问李益诗的前两句和李涉诗的前四句都用了《诗经》中的何种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赏析。(4分)
答案:【答案】 16.李益诗主要表达一位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苦以及盼望情郎归来的急切之情;(2分)李涉诗主要表达怀古及游子行客的羁旅愁情。(2分) 17. 起兴。(2分)李益诗由“斑竹”的典故及鹧鸪写起,勾起了女主人公怀念情郎的愁怀。(1分)李涉诗由湘江水深引出对屈原沉江的感叹,由“斑竹”典故想到“二女”垂泪的故事,由鹧鸪的啼叫引起了自己的羁旅之愁。(1分) 【解析】 16. 试题分析: 二诗塑造的人物形象不同:李益诗是一位少女形象,表达的是其对远方情郎的思念之情;李涉诗是一位游子形象,表达的是羁旅愁情。 考点: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7. 试题分析: 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它一般用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是一种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它有起情,创造作品气氛,协调韵律,确定韵脚和音步,拈连上下文关系等的作用。运用起兴手法还可使语言咏唱自由,行文显得轻快、活泼。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