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学习与探究: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 步骤一:美苏两极格局是形成怎样的?(1946—1955) 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1)其中:A为               B为           C为              D为            (2)思考: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国际关系格局的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步骤二: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苏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有哪些具体表现?其他国家或国际力量发展如何? (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美苏对抗 新兴力量的崛起 20世纪50年代 西欧 1951年成立煤钢共同体 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中国 抗美援朝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国际地位提高 日本 1955年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并开始迅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 西欧 中国 略 日本 经济高速发展, 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三世界国家 20世纪70年代 越南战争 西欧 成员规模扩大,政治一体化趋势加强 中国 日本 经济发展 第三世界国家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4)在20世纪50年代到7、80年代,当欧洲、中国、日本、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发展的时候,国际关系格局又体现出怎样的特征? 步骤三:两极格局瓦解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5)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国际关系格局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 (6)结合以上探究过程,归纳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过程。 答案:(1)杜鲁门主义;北约组织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华约组织; (2)综合国力的强大;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对抗)(2分) (3) 美苏对抗 新兴力量的崛起 20世纪50年代 朝鲜战争 西欧 1951年成立煤钢共同体 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中国 抗美援朝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国际地位提高 日本 1955年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并开始迅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 德国分裂 古巴导弹危机 西欧 1967年成立欧共体 中国 略 日本 经济高速发展, 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三世界国家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 20世纪70年代 越南战争 西欧 成员规模扩大,政治一体化趋势加强 中国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日本 经济发展 第三世界国家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4)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 (5)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特征: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6)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新兴力量的崛起,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关系中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解析: 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也是世界史中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本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掌握程度,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题探究分为三个步骤,其实也就是战后国际格局发展的三个阶段:美苏两极格局到70-80年代的国际格局以及两极格局解体后的多极化趋势增强。学生在解答的时候要注意时间线索以及用语的规范,明确多极化趋势不等于多极化格局,多极化格局仍在形成中。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