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学者指出:“康熙帝过于追求个人兴趣,传教士在宫廷进讲的内容完全是以皇帝的兴趣为转移,因此他始终对西学缺乏系统的了解,经常在朝臣面前卖弄自己的博学,借以加强他的君主权威,有时还要故意出几道天文、测算方面的题目考难臣下。”而“那个时代,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科技革命已经完成,彼得大帝在1717年出访法国时了解了皇家科学家院的情况,回国后积极仿效。1724年,他宣布成立彼得堡科学院,该院初时,多聘西欧科学家来任院士,后来由本国成长的科学家逐渐取代。康熙帝死于1722年,彼得大帝死于1725年,他们在历史上平行走过。彼得大帝留下的科学院成为后来俄国科学事业发展的大本营,康熙帝留下的如意馆,还有迅速拆除了与世界科学仅有一线可通的桥板。”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岳麓版) (1)依据材料概括康熙时期面临哪几方面的矛盾? (2)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全面评价康熙帝。 答案: (1)矛盾:满洲贵族与汉族人民和其他少数民族贵族的矛盾:中央政府与地方分裂势力的矛盾:中华民族与欧洲殖民主义的矛盾。 (2)评价:康熙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在军事上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平定噶尔丹叛乱、组织收复雅克萨之战,并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 但他未真正吸收并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推动中国社会进步,与当时世界的资本主义潮流背道而驰,这又暴露了其封建君主的本质。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