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1-4 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曾子(名参)衣敝衣以耕。普君使人往致邑(给一座城)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 说苑》)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 故患有所不辟也      患          辟                 ② 纵子有赐,不我骄也  赐       _  骄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3.〔 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                         ; 〔 乙〕 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                        的高贵品质。 4.请你从〔 甲〕 〔 乙〕 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答案: 1.答案:①祸患,灾难 通“避”,躲避 ②赏赐 傲视 2.答案:①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②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城),别人主动送您一座城,为什么不接受呢? 3.答案:舍生取义 廉洁自律 4.答案示例:①当面对人身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生取义的价值观。 ②为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沾。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