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学家:加入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答案】略 【解析】 今年作文采用了材料作文的考查形式。“科学家与文学家谈手机”材料出自是莫言、范曾、杨振宁在北大三人对话时提到的真实问题和真实回答。从题目本身来说,是典型的“科技如何影响时代”的命题,科学家着眼于技术进步,文学家则更关心社会人文领域。 材料中是两个极有身份特点的人物在发表议论,一个是文学家、一个是科学家。材料中有两点特别值得关注,一是科学家谈话中提到的“感到新奇”,二是文学家谈到的“不可思议、意想不到”。科学家也好,文学家也罢,在他们的谈话中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手机”是人类发挥创造力、发挥想象力的产物,爱迪生可能想不到现在的手机,但他可以想到创造力、想象力的巨大作用,因为他就是践行者,我们后人只不过又在踩着他的肩膀继续创造、想象而已。科学与文学的想象和创造虽是有区别的,也是有共同点的。 所以,我们可以从科学的创新来谈“手机”,如: (1) )手机所带来的科技革新是时代的进步、创新的精神,创造力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2)手机所带来观念意识的革新让我们开眼看世界,从感受新奇到自我成长。 也可以从科学与人文的关系角度谈“手机”,如: (1)手机所带来表达方式的转变; (2)淡化了人与人的交流和感情。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语文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