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我国封建时代的选官和用人制度,要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力量的发展现状相适应。阅读下列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有关历代选官用人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说:“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材料二: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材料三  1897年9月24日,贵州省学政严修上奏说:“词科之目,稽古(考究古籍)为荣(荣耀),而目前所须,则尤以通今(通晓现代)为切要。或周知天下郡国利病,或熟谙中外交涉事宜,或算学译学擅绝专门,或格致(格致之学,即自然科学)制造能创新法,或堪游历之选,或工测绘之长,统立经济之名,以别旧时之科举。” 1,3,5   ——《光绪朝续东华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唐朝与汉朝选官制度的区别,反映了什么实质问题?    (2)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顾炎武为什么提出了“八股之害,等于焚书”的观点?    (3)材料三对选官制度提出了什么改革要求?说明了什么问题。    (4)从以上沈既济、顾炎武和严修对科举制度的不同看法,你得出什么认识? 答案: (1)汉代主要由地方推选人才为官;唐代主要由中央用考试的方法选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2)明朝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推行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 (3)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设立与社会经济、政治、科技发展所需要的考试科目;取消八股取士。说明科举制度,已经不能适应近代化发展的需要,成为社会进步的障碍。 (4)对同一问题,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任何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对社会产生不同的作用。
历史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