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 项目   年份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R&D经费支出(亿元) 4616 5802 7063 8687 10240 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 314045 340903 401513 473104 519322 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1.47 1.70 1.76 1.84 1.97 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 材料二 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所采取的推进科技创新措施的依据。(12分) 答案:【答案】 (1)2008—2012年我国R&D经费支出不断增加,GDP持续增长,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 重不断上升,表明我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但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6分) (2)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可以为科技创新提供物质保障; 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可以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以企业为主体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以市场为导向可以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优化人财物的配置。  (每点3分,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要求考生分析表格,从表格中概括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考生既要看到我国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逐年增加,国家越来越注重科技创新,又要看到我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差距。(2)本题要求考生回答创新的依据。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获取和解读关键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准材料中的关键词。“财政”要联想到财政的作用;“奖励制度”要联系到我国的分配制度;“企业为主体”要想到企业的作用;“产学研相结合”要想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考点:本题考查财政的作用、我国的分配制度、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市场调节等知识
政治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