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世官制是先秦时期在选官用人方面所实行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春秋以来,宗法世族的削弱,动摇了世官制的根基;其时士阶层的崛起与私学的产生为职官制的形成创立了条件;而战国新人才观的提出以及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又为职官制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从而使职官制逐渐取代世官制成为选官用人的主流。(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度”下,主要官员是通过怎样的方式产生的?(2分)根据材料一,分析先秦时期“世官制”被取代的原因有哪些?(4分)材料二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2)材料二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1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官员产生的主要方式是什么?(1分)材料三 :观察下面一幅图片(3)根据材料三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1分)这一制度流行于中国古代的哪一时期?(1分)材料四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因此,孙中山先生曾在《五权宪法》充分肯定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世界各国中所用以拔取真才之最古最好的制度”。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五权宪法》)。(4)科举制度兴起于何时?(2分)其选拔官员的方式是什么?(2分)(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有何积极影响?(6分)
答案:答案要点:(1)世袭。(2分)宗法世族的削弱。士阶层的崛起。私学的产生。战国时期新人才观的提出,县郡制和谷禄制的推行。(4分)评分说明:本小题学生在答题时,如果摘抄材料,也酌情给分。(2)察举制度。(1分)推荐。(如果学生回答“推举”、“举”等,都给分。1分)(3)九品中正制度。(1分)魏晋南北朝时期。(如果学生回答:“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可给分,1分)(4)隋唐时期。(答:隋朝、隋炀帝时期均可给分,2分)考试。(2分)(5)影响:保证了专制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士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促成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公平公正的角度来看,也有一定的合理性。(6分)评分说明:学生如果回答:“科举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为中外选拔人才和官员选拔制度提供了借鉴”。“对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选拔了大量的人才”等等,均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