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一:《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唯物主义思想。 材料二:王守仁认为,“心是天地万物之主”,“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以为“良知”即天理,“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 材料三:朱熹说“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材料一的哲学的派别,并指出该派别的局限性 (2) 比较材料二、材料三反映观点的异同。
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局限性:①他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由于当时科学发展的限制,不可能被科学证实。 ②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2)两者的共性为:他们都属于唯心主义的派别,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不同点为:①材料二反映的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材料三反映的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