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制定和完善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 第一阶段:孕育阶段。(1978年——1997年)1954年第一部宪法,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基础。“文革”后,总结经验教训,我们党开始探索治国理政的新方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阐述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第二阶段:形成和发展阶段。(1997年——2012年)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有利推动了法制建设的步伐。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经验的总结与升华。 第三阶段:(2012年——现在)完善阶段。党的十八大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新任务和目标,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体目标,全面规划了依法治国方略实现步骤和具体内容,是依法治国方略的进一步完善。 联系上述材料,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和发展历程。
答案:(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依法治国方略是党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发展,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服务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认识。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发展和完善都是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的,必然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 (3)认识具有反复性,依法治国方略孕育、形成和发展完善,不断总结经验教训,逐步升华,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探索过程。 (4)认识具有无限性,实践是不断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依法治国方略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检验、发展和进一步完善。 (其它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超过12分。) 本题考查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属于体现类的解答题。体现类的题目需要对题中材料进行详细解读,针对每一部分信息提炼对应教材的相关理论即可。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依法治国方略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和发展体现了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和有条件的,同时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