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六十年来,万国通商,中外汲汲然言维新,言洋务,言海防,或是古而非今,或逐末而忘本,求其洞见本原、深明大略者,有几人哉?……年来当道讲求洋务,亦尝造枪炮、设电线、建铁路、开矿、织布,以起而应之矣。惟所用机器,所聘工师,皆来自外洋,上下因循,不知通变。德相俾斯麦谓我国只知选购船炮,不重学艺。尚未知富强之本,非虚言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增订新编》 材料二 善夫张靖达公云,西人立国,具有本末,虽礼仪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亦具有体用,育才于学堂,议政于议院,军民一体,上下同心,称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郑观应《盛世危言》序 材料三 近者建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故徒糜巨款,无救危败…… ——康有为《上皇帝第四书》 请回答: (1)郑观应认为“洋务”存在哪些不足? (2)依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派和洋务派在政治主张上的主要区别。 (3)联系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简析郑观应思想的影响。
答案:【详解】: (1)洋务派只知道单纯照搬某些外国制造技术,无法使中国富强起来。 (2)维新派要求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洋务派反对兴民权,坚持封建君主专制思想。 (3)郑观应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19世纪90年代,进一步发展为康梁维新思想,从而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