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 水文、地貌、植被 B. 地貌、水文、植被 C. 植被、地貌、水文 D. 水文、植被、地貌 2.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 A. 风俗习惯改变 B. 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 人口迁徙频繁 D. 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案:1. A 2. D 【解析】 【1题详解】 地名“河”的命名往往是靠近某河流,以河命名,与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水文;黄土高原地貌沟壑纵横,峁梁相接,沟梁交错,与地名“梁”相关的是地貌;黄土高原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物产,如榆林因其多种榆树而得名,因此与地名“柳”相关的自然要素是植被;A正确。故选A。 【2题详解】 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而图中乙地河流明显比甲地少。水文类地名的分布可以指示环境变化,乙与现代河流距离较远,可能与气候变干有关,风沙活动加强,地表水环境恶化,一些河流流量减少甚至消失,这些表明乙地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图中民族没有大变化,风俗习惯改变不大,A错误。自然环境变化较大,土地利用结构不稳定,B错误。乙地环境较差,经济落后,人口迁徙不会频繁,C错误。故选D。 【点睛】黄土高原的米脂县、甘泉县、枣林坡等地是以当地物产命名。此地命名还受蒙语影响,如毛乌素系蒙古语,意为不好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