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 (1) 这次运动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工商界代表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 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吸收那些经验教训?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 (5)1992年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具体表现有哪些? 材料五:2010年1月31日,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七个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村农业发展基础的意见》出台,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新政策 (6).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7).党和人民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1)土地改革。主要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即由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 “左”倾错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要实事求是,坚持经济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等 (4)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等。 (5)对大中型企业采取公司制股份制,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的形式 (6)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扶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绿色农业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7)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一切从实际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