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限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
通用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法
科学
信息
史社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法
科学
知识点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试卷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政治
地理
信息技术
通用技术
初中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信息技术
历史与社会
小学
语文
数学
英语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其他
知识点
在线试卷
下载试卷
首页
高中
物理
题目
如图所示,半径r=0.8m的光滑圆轨道被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圆轨道最低处有一质量为0. 4kg的小球(小球的半径比r小很多)。现给小球一个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0,下列关于在小球的运动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g取10m/s2) A. v0≤4m/s可以使小球不脱离轨道 B. v0≥4√2m/s可以使小球不脱离轨道 C.设小球能在圆轨道中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最低点与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之差为24N D.设小球能在圆轨道中做完整的圆周运动,在最低点与最高点对轨道的压力之差为20N 答案: AC
查看本题答案和解析
物理 试题推荐
物理 试卷推荐
2014江苏高三下学期苏教版高中物理高考模拟
2015重庆高二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期末考试
2017湖南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期末考试
2016湖北高三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高考模拟
2015甘肃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期末考试
2014山东高一下学期鲁科版高中物理月考试卷
2014江西高一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期末考试
江苏省扬州市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6湖南高二上学期人教版高中物理单元测试
2016山东高一上学期鲁科版高中物理月考试卷
最近更新
Some reporters _________ (采访、v) the Prime Minister about the
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
____ worries me the way he keeps changing his mind.A. This
(2010山东理数)1.已知全集U=R,集合M={x||x-1|2},则 (A){x|-1<x<3}
人们形象地把人口老龄化现象称为“白发浪潮”,下列国家中受“白发浪潮”冲击较大的国家是 ( )A.印度
现有四种元素的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①; ②; ③; ④。 则下列有关比较中正确的是
染色体的主要组成成分是() A.DNA和RNA B.RNA和蛋白质 C.DNA和蛋白质 D.糖类和蛋白质
《 吕氏春秋· 上农》 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
读“某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完成下面试题。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时期是 A.20世纪初期
2011年6月13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4892,而前一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为6.4853。这表明
当代中国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判断文化性质和方向的主要标志是 () A.国家性质 B.社会制度 C.指导思想
空间存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和水平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如图所示,已知一离子在电场力和洛仑兹力共同作用下,从静止
推动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的主要动力是 A.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 B.罗马帝国皇帝的重视 C.
投掷2枚硬币,可能出现“两个正面”“两个反面”“一个正面一个反面”共3种等可能的情况,你认为正确吗?
根据下面给出的这则材料,自拟文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某鞋厂派了两名推销员,一同飞往一个海岛开辟市场。
Readingnewspaper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everyday
根据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图表示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 B.递质的释放过程是主动运输 C.2中不可能有抗体 D.递质与
When you choose to send one of our free E-cards, you save pa
在等差数列{an}中,当a1=a5(r≠s)时,数列{an}必定是常数列,然而在等比数列{an}中,对某些正整数r,s(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丝竹乐器演奏的名句,如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 ,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