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  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1920年,他与柳诒徽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 ——据《竺可桢全集》等 (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 答案:(1)培养科学人才;推动中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发展;筹建和主持多个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项目;将科学成就应用于国家建设。 (2)献身于科学的精神,爱国精神;治学严谨,强调科学实践;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 【解析】 【详解】(1)贡献:根据“培养了胡焕庸等……”可得出培养了科学人才;根据“为我国气象学奠定了基础”可得出推动中国气象、地理学的发展;根据“亲自主持和筹建……”可得出筹建和主持多个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项目;根据“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可得出将科学成就应用于国家建设。 (2)根据“他怀抱科学救国……”可得出献身科学、爱国主义;根据“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得出治学严谨,强调科学的实践;再结合所学可得出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