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原创)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努力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目标。回顾3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潮流的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措施 典型代表 意义 经济特区 ① 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开放14个沿海城市 ② 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有力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 ③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地区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上海浦东 ④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4分) 区位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作者马丁·雅克提出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分) 答案:(12分) (1)①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分)②烟台、青岛;(1分)③沿海经济开放区;(1分)④成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1分) (2)交通便利、市场广阔、毗邻港澳、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4分)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2分) (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并逐步融入世界,影响了世界格局,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2分)
历史 试题推荐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