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某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模块检测语文试题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灵魂的栖息处

灵魂是一个科学、哲学、宗教、文学和传说等都在描述和解释的现象。现在,从科学的意义来看,灵魂是由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等生命大分子构成的生物体所产生的各种层次的生命现象。如果说存在灵魂,那么它依靠生命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以及生物体本身新陈代谢的存在而存在。

既然灵魂是一种生命现象,而且被一些研究人员认为就是人和高级动物大脑的一种功能,而且也有产生它的物质基础,因此它一定有存在的位置和空间。过去和新的研究表明,灵魂在大脑中的确有藏身的位置。

1962年因发现DNA双螺旋结构而与詹姆斯·沃森和莫里斯·维尔金斯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弗朗西斯·克里克在2003年称,灵魂是存在的。人的灵魂是由大脑的一些特定的细胞产生的,灵魂和意识就是由这些细胞产生的。人的灵魂或意识根本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由人体大脑中的一小组神经元产生和控制的。因此,人的灵魂不是像宗教人士所说的,“人具有永恒的灵魂,肉体只不过是灵魂寄居的场所”。

灵魂只能存在于有生命的躯体中,可能在大脑中,也可能在胃肠道中,因为除了大脑有约500亿个神经元外,胃肠道的肠神经系统中还有千万个神经元。但是,克里克认为,人类的意识和灵魂仅仅只由大脑中一小组神经元来表达,说得更精确一点,这组神经元位于大脑皮层后部到前沿的一小块区域。

不过,到底灵魂在人的大脑哪个确切的部位,克里克也没有解释清楚。现在,另一些研究人员发现,灵魂可能存在于大脑屏状核(大脑中心下方一个较薄的神经组织)及其周围的神经组织中,因为,这个地方好似灵魂的开关,如果对这个地方进行电脉冲刺激,能够使癫痫患者进入睡眠状态。一旦停止对大脑刺激,患者会脱离睡眠状态,同时,患者无法回忆刚才所发生的一切。

研究人员是在使用低频深度脑刺激去治疗癫痫患者时发现这一区域的特殊作用的。研究小组负责人穆罕默德·科贝西发现低频深度刺激在不损害患者记忆力的前提下,能够减少92%的癫痫发作。

研究人员对一位54岁女性癫痫患者大脑屏状核进行高频电脉冲刺激时发现,患者失去知觉并处于昏迷状态。她无法对外界指令产生反应,而且两眼发直和呼吸减慢。但是,对屏状核的高频刺激停止后,这位患者恢复了知觉,同时对于刚才发生的一切全然不知。

此后的两天,研究人员每次对患者的屏状核进行刺激实验,都得出了相同的情况。研究也证实,这并非是癫痫的副作用。因此,科贝西认为,这就是大脑灵魂或意识的开关,就像汽车的点火装置,它可以启动汽车。

既然屏状核类似灵魂或意识的开关,这也意味着它离灵魂的部位很近,所以屏状核及其附近的大脑组织可能是灵魂的栖息处。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灵魂存在于生命躯体中,但到底存在于脑中何处,科学家还不能做出最精确的解释。

B.如果灵魂存在,作为一种生命现象,其形态与一般生命现象的存在方式有相近之处。

C.人的灵魂由大脑的一些特定的细胞产生,由一小组神经元控制,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D. 现代科学证实了灵魂的存在,也证实宗教“肉体只不过是灵魂寄居场所”这一说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因为对灵魂研究有重大突破,克里克医生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B. 灵魂的发现,对于治疗一些困扰人类很久的疾病有很大益处。

C. 通过电脉冲刺激研究,科学家发现屏状核可能是灵魂的开关。

D. 灵魂的存在使得一位癫痫症患者对曾经的高频刺激一无所知。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灵魂奥秘揭开使哲学、宗教、文学与传说对灵魂的描述失去意义。

B. 如果是生命现象,则必定有其物质基础,也有其存在位置和空间。

C. 目前,对灵魂的研究还只处在初级阶段,因此研究空间非常广阔。

D. 对灵魂的科学研究,可以使人们对生命的奥秘有更多更深入了解。

2. 详细信息

16. 下列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纵观落马“老虎”的发迹史,很多人其实早就露出了贪腐苗头,甚至已致民怨沸腾,却仍能安如泰山,甚至扶摇直上,可见我们的人事、监察制度还是存在很大的漏洞。

  B.菲律宾亚锦赛和仁川亚运会的失利,使得中国男篮陷入了低谷。这次长沙亚锦赛,男篮的小伙子们可以说是逼上梁山了。最终他们经过奋勇拼搏,拿下了冠军,重登亚洲巅峰。

  C.能与久违的老友萍水相逢于异乡,确实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D.对于一个连两分钱都锱铢必较的人,你还指望他会做出什么慷慨大方的事来呢?

3. 详细信息

18.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在旅行中被强制购买逼迫消费,已经不是个别人的恶劣行为,更不是某些人认为的只会影响某一地区的旅游行业。

 B. 一个人在知识的试卷上可以犯错,甚至不止一次犯错,一辈子犯错;我们到老了都是无知的。但在良知问题上,可能只要犯一次错,我们就万劫不复了。

C. 今年3月,长沙市明德中学校长范秋明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市纪委立案调查。范秋明的堕落值得我们每一个基层干部警惕。

D. 广州恒大和大阪钢巴的决战还未开始,两家俱乐部便就恒大的客场待遇问题在亚足联打起了官司。结果亚足联判定大阪钢巴败诉,须支付给广州恒大包括五星级酒店的费用。

4. 详细信息

17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一般来说,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应该是主人待客的基本态度。具体而言,

  ①《礼记》中“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就是这一层意思。

  ②敬是诚的显相,惟敬可以不逾礼数,不使客人有怠慢之感。

  ③诚是前提,无论哪方客人,都须以诚相待。

  ④最后是见客而喜,所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⑤纳是接受和容纳,是拒排的反面。

  A.①②③⑤④   B.⑤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⑤④   D.②③④①⑤

5. 详细信息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成遵,南阳穰县人也。幼敏悟,读书日记数千百言。家贫,勤苦不废学问。二十能文章。时郡中先辈无治进士业者,遵欲为,以不合程式为患。会杨惠初登第,来尹穰,遵乃书所作数十篇见之,惠抚卷大喜。至京师,受业于夏镇,遂入为国子生。元统改元,中进士第,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至正改元,擢太常博士。寻拜监察御史。扈从至上京,上封事,言天子宜慎起居,节嗜欲,以保养圣躬,圣躬安则宗社安矣。言甚迫切,帝改容称善。又言台察四事,帝皆喜纳之。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三年,自刑部员外郎出为陕西行省员外郎。五年,丁母忧。十年,中书右司郎中。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未几,无遗事。时有令输粟补官,有匿其奸罪而入粟得七品杂流者,为怨家所告。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省臣从之。十四年,调武昌路总管。会省臣出师,遵摄省事,于是省中府中,惟遵一人。乃远斥候,塞城门,籍民为兵,得五千余人,设万夫长四,配守四门,所以为防御之备甚至,号令严肃,赏罚明当。贼船往来江中,终不敢近岸,城赖以安。十七年,升中书左丞。是时,太平在相位,以事忤皇太子,皇太子深衔之,以为遵及参知政事赵中,皆太平党也。十九年,用事者承望风旨,嗾邓子初等诬遵与参政赵中等六人皆受赃,皇太子命御史台等官杂问之,锻炼使成狱,遵等竟皆杖死,中外冤之。二十四年,御史台臣辩明遵等皆诬枉,诏复给还其所授宣敕。

(节选自《元史·成遵传》,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B.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C.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D.有司议输粟例/无有过不与之文/遵曰/卖官鬻爵/已非盛典况/又卖官与奸淫之人/其将何以为治/必夺其敕/还其粟/著为令/乃可/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指国子监,文中指当时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入国子监学习的学生称国子生。

B.博士是我国古代的官职名,太常博士是太常寺的属官,与现代的学位“博士”不同。

C.丁忧也称“丁艰”,在古代指遭逢父亲母亲的丧事,丁母忧是指遭逢母亲的丧事。

D.迁可指官职的调动,也可指升职,文中涉及官职升迁的词还有授、擢、升、摄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遵聪颖好学,终能脱颖而出。他自幼聪敏颖悟,勤学不辍,苦于当地先辈中没有研究科举的人,后因受县尹杨惠赏识得以赴京师深造,考中进士。

B.成遵勤于进谏,深受皇上器重。他担任监察御史时,上奏皇上要为国家安定而保重圣体,皇上深受感动;上奏关于御史台的四件事,皇上都赞赏接受了。

C.成遵守城有方,颇具组织才能。他在调任武昌路总管时,曾代理行省事务,负责武昌城的防务,因其防御周到,号令严明,江上贼寇始终未敢靠岸。

D.成遵含冤而死,后被昭雪平反。他在任中书左丞时,被皇太子误认为是太平丞相的党羽,后遭人诬告、受审讯,最终被杖责而死,几年后才被昭雪。

7.把原文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是岁,言事并举劾凡七十余事,皆指讦时弊,执政者恶之。

2)时刑部狱按久而不决者积数百,遵与其僚分阅之,共议其轻重,各当其罪。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89题。

       夜过鉴湖                夜泛西湖

      戴昺                  苏轼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8.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的诗句,戴昺诗中有“子规声在白云中”的诗句,这两处诗句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请联系两首诗歌,简要分析。(5分)

9.戴诗与苏诗在内容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概述。(6分)

7. 详细信息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韩愈在《马说》中描写了千里马因为没有伯乐而不能“以千里称”的悲惨遭遇,“,”两句就描写了千里马没有被发现之前的悲惨遭遇。

2)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8. 详细信息

文学类文本阅读(21分)

丑陋的伤疤

                               郭书平

    果然不出所料,妻带首次来城的母亲洗澡回来,就好奇地悄悄问他:“你妈肚子上怎么长那么大的疤?”

  母亲从未提及过此事,他也不得而知无可奉告。

  晚上哄女儿去和母亲睡,女儿突然大叫起来:“我不!奶奶肚子上有很可怕的疤。”显然,妻已把信息透露给女儿。

  他狠狠地朝妻瞪了一眼,妻把头扭向一边,假装没看见。

  母亲的头一点一点地低下去,脸几乎贴着肚皮,似乎想用整张脸把那一大片伤疤盖起来。

  他大声喝叱女儿:“胡闹!”

  “别怪孩子,你小时候不也这样吗?”母亲低着头劝解他。

  他一时语塞,是啊!小时候,别的小伙伴都喜欢贴着娘的肚子取暖,他则远远地躲着那一大片伤疤。

  那晚,女儿的选择是和家里的狗狗睡。

  第二天,妻和女儿离开家后,母亲便向他提出回农村老家。

  父亲刚刚过世,他动员了邻居和族人,好不容易才将母亲劝到城里来。

  “我知道您生气了,小孩子家的,您别跟她一般见识。”

  “都活了一大把年纪啦,还有能让我生气的事儿吗?别说是自己的孙女了。”

  “那您还走啥哩?”

  “想起你桂枝婶家的母狗快下崽了,我也想要一只小狗养着。”母亲不但没有一点儿生气的样子,脸上还露出这段时间少见的笑容,密密的皱纹像水波一样荡漾开来。

  “想养狗好啊,咱家有现成的。”

  “你那狗吃的,穿的,用的,住的,哪一样不比咱农村娃金贵?连洗澡都有那啥……洗狗机,我可碰不起。”

  一个月后,在一个普通的小乡村,一座普通的农房里,一位普通的年迈村妇在院子里席地而坐,皎洁的月光温柔地抚摸着她消瘦的轮廓。

  “吃大锅饭的那年,家里所有的锅碗瓢勺都被搜走了。刚开始还吃过几顿饱饭,没过多久,打的饭就越来越少了。‘大锅饭的馍,活像洋火盒,大人俩,小孩一个,三两岁的摸不着……’后来,集体的大锅饭揭不开锅,连馍也吃不到了,每顿一碗稀汤。我天天饿着肚子,奶水也没了,正在吃奶的娃儿,饿得咬着奶头不放,边咬边嘤嘤地哭,慢慢地连哭的力气都没了。上工时,我偷偷地在开缝的夹衣层里藏一把小米。收工后,我一路小跑赶回家,赶紧找个瓦罐支起来熬粥。我一边熬粥,一边从门缝里紧张地盯着门外。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准冒烟,一旦被抓住,就得挨批斗。看到一群人凶巴巴地冲进院子,我吓得浑身发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他们转了一圈又一圈,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最后才不甘心地离开。看着他们在大门口拐弯不见了,我才敢掀开衣襟,端下放在肚子上的瓦罐,一股烧糊了的肉味呛得我咳嗽不停……”

  “这件事只有我和那死去的老头子知道,眼看我也没多大活头儿了,就给你说说吧,省得憋在心里难受。”

那只刚满月的小狗乖乖地依偎在老人的肚子上,静静地聆听着。

1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 文章虽然篇幅不长,但有悬念、有矛盾、有抑扬,情节有起伏,并不平淡。

  B. 文章的语言描写极富个性化,人物语言契合人物的身份和性格。妻子的狭隘、女儿的幼稚、“他”的左右为难、母亲的包容坚忍和慈爱都通过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来。

  C. 文章中母亲在说要领养小狗时,不但没生气,还露出了笑容。其实,面对儿媳和孙女的无礼,老人何尝没有生气,只是在儿子面前强作欢颜而已。

  D. 文章详写伤疤的来历,既是对母爱的歌颂,也有对那个不堪回首的时代的控诉。

12 “丑陋的伤疤”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 文中多次写到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6分)

14. 文章倒数第四段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有什么作用?(5分)

9. 详细信息

18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节奏和谐,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我们每天都在做决策:早上吃什么,,项目要不要放弃,钓鱼岛打还是不打。有的决策无关痛痒,,一步走错就万劫难复。

1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屠呦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

  关于屠呦呦的话题一直热度不减,其中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要算屠呦呦的“三无科学家”身份----无院士头衔、无留学经历、无科学论文。

  其实,还有一个“三无”也颇值得关注,即屠呦呦当年干科研时候的“三无条件”----无实验室、无课题经费、无奖金。

    以“三无”身份和“三无”条件而获得学术上的巨大成功,这引发了你的哪些思考?试就其中一个角度立意作文,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