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初三):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历史 道法 

九年级(初三)试题

中国制造的C919大飞机采用的材料中使用了高温陶瓷材料氮化硅(Si3N4),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则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A . -4价 B . -3价 C . +2价 D . +3价
关于电功和电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电流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 . 电流做同样多的功,用的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 . 电流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D . 相同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七水硫酸镁(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48.1℃以下的潮湿空气中稳定,在温热干燥空气中易失去结晶水.工业上将白云石(主要成分为MgCO3、CaCO3)煅烧成粉,用于制取MgSO4•7H2O,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煅烧过程中,MgCO3转化为MgO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2)写出MgO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操作a的名称为 .

(4)将分离后的母液循环利用的目的是 .

(5)干燥得成品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17世纪,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的是(   )
A . 英国 B . 荷兰 C . 法国 D . 西班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工业制氧气的原理属于分解反应 B . 浓硫酸沾到手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并涂上3%-5%的碳酸钠溶液 C . 可用蒸馏的方法使硬水软化 D . 用pH试纸测得唾液的pH为6.6-7.1
2016年9月17日,继“天宫一号”之后,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二个空间实验室,“天宫二号”成功发射,为全面开启中国空间实验室任务打下重要基础。9月22日,世界最大的基因库—中国国家基因库经过5年建设在深圳正式投入运营;9月26日,历时22年设计和建造,我国自主创新的有“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正式启用!……这些(    )
A . 说明我国科技水平已经挤身世界发达国家前列 B . 全依赖于科技人才的精诚团结和无私奉献精神 C . 是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取得的丰硕成果 D . 证明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决定性因素
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填空。

  1. (1) 侯氏制“碱”中的“碱”
  2. (2) 生活中最常用的溶剂
  3. (3) 生理盐水中的“盐”
  4. (4) 2个铵根离子
科学家发现某些元素的原子具有放射性,即原子能自动地放出一些固定的粒子。据此推断,当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变化后,结果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一定放射了(   )
A . 能量 B . 中子 C . 质子 D . 该原子的原子核
请用化学用语填写:
  1. (1) 温度计中填充的液态金属是
  2. (2)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 (3) 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
  4. (4) m个钠离子
  5. (5) 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 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为测定某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5g该镁矿石粉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除杂,得到只含有MgSO4和H2SO4两种溶质的混合溶液100g,将该100g混合溶液放于烧杯中,然后取40g氢氧化钠溶液,分4次加入到盛有100g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10

10

10

10

烧杯中生成沉淀的总质量/g

0.464

1.044

1.160

1.160

请计算:

  1. (1) 100g混合溶液中硫酸镁的质量。
  2. (2) 该镁矿石中镁元素的质量分数。(假设5g镁矿石中的镁元素全部转化为100g混合溶液中MgSO4中的镁元素)。
  3. (3) 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小明根据下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

4.2×103

2.1×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0.88×103

水银

0.14×103

0.39×103

A . 液体的比热容一定都比固体的大 B . 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 . 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煤油温度变化大 D . 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大,原因之一是砂石比水的比热容小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 .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 .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 .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小轩同学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与什么因素有关”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 (1) 实验中通过观察来比较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 (2) 你认为甲图所示的装置是用来研究电流通过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与的关系;
  3. (3) 由乙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4. (4) 该实验采取的探究方法是(答出一种即可);
  5. (5) 按照图甲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发现随着通电时间的延长,玻璃管A、B中液面均逐渐上升,这表明在电阻和电流相同时,,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6. (6) 生活中有很多用电器是根据电流的热效应制成的,请举一例:
有一固体混合物A,该混合物中可能含有BaCl、Na2CO3、NaCl、CuCl2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线性如图所述(假设过程中所有可能发生的反应恰好都完全进行).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下列空白:

  1. (1) 沉淀D的化学式为;气体R的化学式为
  2. (2) 滤液F中的溶质为
  3. (3) 混合物A中不能确定含有的物质是
  4. (4) 写出①汇总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对比两个试管中的实验,可探究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 B . 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 C . 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 D . 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
已知三个数分别是3,2,4,请你再写一个数使这四个数成比例,则这个数是
若反比例函数y= 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
A . (2,-1) B . ,2) C . (-2,-1) D . ,2)
如图所示,把两个灯泡串联后接到电源上,闭合开关S后,发现L1比L2亮。设通过灯泡L1的电流为I1 , 通过灯泡L2的电流为I2 , 则I1I2(选填“>”、“<”或“=”);若工作过程中灯泡L1突然烧坏,则灯泡L2(选填“仍亮”或“不亮”)。

下面是一位同学绘制的两个国家的年代尺,读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

材料二:(图2)

  1. (1) 根据材料的内容,判断材料一,二中图1,2分别反映了哪两个国家的历史?

  2. (2) 材料一图1年代尺中的“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该国发生什么大事?

  3. (3) 材料二年图2代尺中的“1804年”,(人物)称帝,制定了什么法律文献?以及它的地位是?

  4. (4) 材料二中图2的“1789年”反映的历史事件,它标志着什么?以及这一天对该国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