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 语文 数学 英语 生物 历史 道法 地理 

七年级(初一)试题

What does Sue have?
A . A ruler. B . A pen. C . An eraser.
鲁迅先生少年时的梦想是做一名好医生以救治国民的身体,后来转而从事文学以改造国民的精神。这说明鲁迅先生(    )

A . 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B . 缺乏坚定的信念和意志 C . 能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分阶段加以实现 D . 能适时调整自己的人生目标
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零件,甲每天加工的数量是乙每天加工数量的1.5倍.两人各加工900个这种零件,甲比乙少用5天.
  1. (1) 求甲、乙两人每天各加工多少个这样的零件.
  2. (2) 已知甲、乙两人加工这种零件每天的加工费分别是150元和120元,现有3000个这样的零件加工任务,甲单独加工一段时间后另有安排,剩余任务由乙单独完成.如果总加工费不超过5400元,那么甲至少加工了多少天?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优美的旋律让人们对美丽的大草原十分向往。下图一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其中A,B,C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①②③④代表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图一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需要添加图二中的C和非生物部分 B . 若该草原生态系统遭到污染,图一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鹰 C . 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从图二中②过程开始的 D . 物质和能量在图二中的A,B,C之间循环流动
湄公河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后,注入(   )
A . 南海 B . 安达曼海 C . 泰国湾 D . 北部湾
在太空中,宇航员可以清晰的看到“地球的伤痕”是(    )

A . 中国的长城 B . 东非大裂谷 C . 红海 D . 马里亚纳海沟
以下选项中的发明创造中,传说是黄帝发明的是(    )
A . 制造船只 B . 制作音律 C . 创造文字 D . 养蚕缫丝
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有100多万,其中70%以上为35岁以下的青少年,在校学生也竟达数千人之多。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 珍爱生命应该奋发有为,消极颓废等于慢性自杀 B . 珍爱生命就要及时行乐 C . 人生苦短,有一天快乐,就要享受一天快乐 D . 珍爱生命就不要自杀
下列民居建筑中,能反映西亚自然地理环境特点的是(    )
A . _x0000_i1027 B . _x0000_i1028 C . _x0000_i1029 D . _x0000_i1030
战国兼并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之多、交战区域之广、持续时间之长,远超前代。下列战役不是发生在战国时间的是(    )
A . 牧野之战 B . 桂陵之战 C . 马陵之战 D . 长平之战
分泌生长激素的内分泌腺是(    )
A . 甲状腺 B . 垂体 C . 肾上腺 D . 胰岛
造成地球上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
A . 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现象 B . 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 . 人类填海造陆工程 D . 陆地冰川的作用
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 . 楚汉之争 B . 长平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若m<n,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 m﹣4>n﹣4 B . C . ﹣3m<﹣3n D . 2m+1<2n+1
某同学用体温计给一位生病的同学量体温,结果读数为38.6℃,该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又用该温度计分别给生病的甲、乙、丙三位同学量体温,测得结果:甲为38.6℃,乙为39.6℃,丙为39.6℃,则(   )
A . 只有甲的正确 B . 只有乙的正确 C . 只有丙的正确 D . 乙肯定正确,甲和丙也可能正确
古书《九章算术》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共买鸡,人出九,盈十一;人出六,不足十六,问人数、鸡价各几何?”大意是:有几个人共同出钱买鸡,每人出9钱,则多了11钱,每人出6钱,则少了16钱,那么有几个人共同买鸡?鸡的总价是多少?若有x个人共同买鸡,则可列方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寻梦

季羡林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我瞪大了眼睛看着黑暗,一直看到只觉得自己的眼前在发亮。眼前飞动着梦的碎片,但当我想到把这些梦的碎片捉起来凑成一个整个的时候,连碎片也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眼前剩下的就只有母亲依稀的面影……

在梦里向我走来的就是这面影。我只记得,当这面影才出现的时候,四周灰蒙蒙的,母亲仿佛从云堆里走下来。脸上的表情有点同平常不一样,像笑,又像哭。但终于向我走来了。

我是在什么地方呢?这连我自己也有点弄不清楚。最初我觉得自己是在现在住的屋子里。母亲就这样一推屋角上的小门,走了进来。橘黄色的电灯罩就罩在母亲头上。于是我又想了开去,想到哥廷根的全城:我每天去上课走过的两旁有粗得惊人的橡树和古旧的城墙,斑驳陆离的灰黑色的老教堂,教堂顶上的高得有点古怪的尖塔,尖塔上面的晴空。

然而,我的眼前一闪,立刻闪出一片芦苇,芦苇的稀薄处还隐隐约约地射出了水的清光。这是故乡里屋后面的大苇坑。于是我立刻觉得,不但我自己是在这苇坑的边上,连母亲的面影也是在这苇坑的边上向我走来了。我又想到,当我童年还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每个夏天的早晨,天还没亮,我就起来,沿了这苇坑走去,很小心地向水里面看着。当我看到暗黑的水面下有什么东西在发着白亮的时候,我伸下手去一摸,是一只白而且大的鸭蛋。我写不出当时快乐的心情。这时再抬头看,往往可以看到对岸空地里的大杨树顶上正有一抹淡红的朝阳——两年前的一个秋天,母亲就静卧在这杨树的下面,永远地,永远地。现在又在靠近杨树的坑旁看到她生前八年没见面的儿子了。

但随了这苇坑闪出的却是一枝白色灯笼似的小花,而且就在母亲的手里。我真想不出故乡什么地方有过这样的花。我终于又想了回来,想到哥廷根,想到现在住的屋子,屋子正中的桌子上两天前房东曾给摆上这样一瓶花。那么,母亲毕竟是到哥廷根来过了,梦里的我也毕竟在哥廷根见过母亲了。

想来想去,眼前的影子渐渐乱了起来。教堂尖塔的影子套上了故乡的大苇坑,在这不远的后面又现出一朵朵灯笼似的白花,在这一些的前面若隐若现的是母亲的面影。我终于也不知道究竟在什么地方看到母亲了。我努力压住思绪,使自己的心静了下来,窗外立刻传来潺潺的雨声,枕上也觉得微微有寒意。我起来拉开窗幔,一缕清光透进来。我向外张望,希望发现母亲的足踪。但看到的却是每天看到的那一排窗户,现在都沉在静寂中,里面的梦该是甜蜜的吧!

但我的梦却早飞得连影都没有了;只在心头有一线白色的微痕,蜿蜒出去,从这异域的小城一直到故乡大杨树下母亲的墓边,还在暗暗地替母亲担着心:这样的雨夜怎能跋涉这样长的路来看自己的儿子呢?此外,眼前只是一片空,什么东西也看不到了。天哪!连一个清清楚楚的梦都不给我吗?我怅望灰天,在泪光里,幻出母亲的面影。

1936年7月11日哥廷根

(有删改)

  1. (1) 文章开头“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捉住”这个词?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 (2) 本文主要写了母亲、家乡的景物和哥廷根的景物,这些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
  3. (3) 文中反复提到“母亲的面影”,这样写在表达上和结构上有什么好处
  4. (4) 季羡林的散文行笔朴实自然,却饱含情韵。结合你的阅读感受,从文中最后三段中选择你认为感人的一句活,就句子含义及其手法的运用,说说你的理解。
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为参加长跑项目时准备的食物,分别为:巧克力、牛肉干、水果、奶油蛋糕,哪位同学准备的最实用(     )
A . B . C . D .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英国一旅游团需参观我国元谋人遗址,你应该带他们到哪个省市?(   )

A . 北京市  B . 陕西省 C . 云南省 D . 浙江省
如图为反射弧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①是感受器 B . ③是神经中枢 C . ④传入神经 D . ⑤是效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