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生物: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生物试题

公安机关得到一份生物样品,从外形上分辨不出该样品是取自动物体还是植物体.如果允许你借助显微镜,你怎样将它鉴定出来?

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 细胞群 B . 液泡 C . 细胞 D . 果肉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气体交换,它们由多少层上皮细胞构成(    )
A . B . C . D . 以上三项都有可能
证明“在有光条件下氧气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实验装置和证明“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装置分别是下图中的(  )

A . 甲与乙,乙与丙 B . 甲与乙,甲与丁 C . 甲与丙,甲与乙 D . 甲与丁,乙与丙
下图为人体胚胎发育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有人说“试管婴儿是指婴儿在试管中诞生”,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其实试管婴儿是指结合成的过程是在试管中进行,而胚胎和胎儿发育的主要场所仍然是
  2. (2) 胎儿获取营养: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液体---中,通过与母体进行气体和物质的交换,怀孕到第周时,胎儿发育成熟,由母体产出的过程叫
  3. (3) 随着“哇”的一声啼哭,呼吸系统开始工作了,其中的是婴儿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
  4. (4) 婴儿长大,进入青春期,男孩会出现, 女孩会出现,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5. (5) 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如图表示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过程,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 过程①表示细胞生长,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 B . 过程②表示细胞分化,过程③表示细胞分裂 C . 过程②表示细胞分裂,过程③表示细胞分化 D . 过程①表示细胞分裂,过程③表示细胞生长
能够把细胞中的有机物分解,同时释放能量供给细胞利用的结构是(     )
A . 细胞核 B . 线粒体 C . 叶绿体 D . 液泡
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是(    )
A .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B . 呼伦贝尔草原 C . 太湖 D . 腾格里沙漠
下列选项中符合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  )
A . 输导组织内的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B . 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 C . 家兔有门齿、犬齿和臼齿的分化——提高摄食和消化食物的能力 D . 蛔虫体表包裹着一层角质层——起到保护作用
环境污染是人类面临的重大威胁,雾霾容易引起的疾病是(  )

A . 气管炎 B . 贫血 C . 糖尿病 D . 红绿色盲
在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下列盖上盖玻片的操作,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图甲 A、B、C 分别表示该植物叶片所进行的某些生理活动;图乙为该植物在 晴朗的夏季一天 24 小时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图丙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 学为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而设计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作答:

  1. (1) 图甲表示植物的三大作用 , 图中能维持生物圈中碳 一 氧平衡的生理活动是 [] ,甲图植物生长发育期间,其吸收的水分主要用于 [] ,该植物 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填字母)
  2. (2) 把乙图中的两个装置放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移到光下照射几个小时后,从两个装置 中各剪取一片绿叶,分别进行脱色处理,在脱色后的叶片上滴加碘液,装置内的 叶片会变蓝色,根据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
  3. (3) 图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曲线Ⅰ的 b 点,植物合成的有机物短时间减 少的主要原因是,曲线Ⅱ代表的生命活动主要在细 胞的内进行。
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d”字,用低倍镜观察,视野内所见的图像是,已知这一台显微镜备有5×、10×、15×三个目镜,有10×、45×两个物镜。用这台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选用的镜头组合为时,放大倍数最小,选用的镜头组合为,可得到最高的放大倍数。
矫正近视眼的视力可以佩戴(   )
A . 凸透镜 B . 平面镜 C . 双凸透镜 D . 凹透镜
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要用生理盐水,其作用是(  )

A . 分离口腔上皮细胞 B . 保持细胞的形态 C . 增强细胞活力 D . 杀死细胞,便于观察
当呼气时(   )
A . 肋间肌和膈肌舒张 B . 肋间肌和膈肌收缩 C . 膈肌顶部下降 D . 肺内气压减小
影响池塘里小鱼生存的环境因素是(    )
A . 池塘里其他动物 B . 池塘所有非生物因素 C . 池塘里全部植物 D . 除小鱼外池塘其他一切因素
幽门螺旋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菌引起的。目前,我国约有7亿左右的人群感染了幽门螺旋菌。幽门螺旋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请分析回答:

  1. (1) 幽门螺旋菌主要“定居”在人胃粘膜表面,可引起慢性胃炎,甚至胃溃疡。由此推测,幽门螺旋菌的营养方式为。在细胞结构上,幽门螺旋菌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主要区别是
  2. (2) 医学上常用“碳—14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菌。受测者向专用的集气袋中吹气时(图),胸廓容积
  3. (3) 幽门螺旋菌可以通过口一口、粪一口等方式传播,引起消化道传染病。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幽门螺旋菌称为
  4. (4) 预防幽门螺旋菌感染的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使用“公筷”和分餐制能有效减少幽门螺旋菌传染,这在传染病预防措施上属于
  5. (5) 为研究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的影响,研究者将若干只健康的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按下表进行处理。几个月后检测三组小鼠胃粘膜炎症因子的量(炎症反应的一个检测指标),结果如图所示。

    组别

    处理

    1组

    2组

    3组

    灌胃乳酸菌

    -

    -

    +

    三周后灌胃

    幽门螺旋菌

    -

    +

    +

    (填组号)组结果对比,说明幽门螺旋菌会引起小鼠产生炎症反应。

    ②2组和3组结果对比,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菌感染起到作用。

    ③就上述实验,有研究者质疑,乳酸菌是否会引起胃粘膜炎症因子产生呢?请设计一组实验对上述实验加以完善。

  6. (6) 中国农业大学李宁院士课题组培育出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其分泌的乳汁中含人乳铁蛋白,可以抑制胃肠道细菌感染。请写出人乳铁蛋白转基因奶牛培育的大致思路
下列不属于使生态系统遭到毁灭性破坏的自然因素是(    )
A . 火山爆发 B . 雷击引起的火灾 C . 地震 D . 引进、消灭某些生物种类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对人体危害极大。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有关,某中学的同学分小组,在不同的时段对马路边的空气进行了采样,数据记录如下表:

( 1 )提出问题:

( 2 )作出假设: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有关。

( 3 )在该探究中,这些同学应该将作为变量,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 4 )将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处理时,应对三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越(填“大”或“小”)。

( 5 )为保护环境,减少雾霾。请你结合生活实际,写下你的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