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与社会:

初中 历史与社会

2016年9月4日至5日,杭州迎来了二十国集团(G20)第十一次峰会。杭州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据此回答小题。

  1. (1) 根据图中信息,杭州位于上海的(    )

    A . 东南方 B . 西北方 C . 东北方 D . 西南方
  2. (2) 下列关于杭州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①雨热同期,适合农作物生长

    ②降水丰沛,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

    ③地势崎岖,山地广布

    ④江南水乡,河网密布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在历代帝王中,唐太宗是以其雄才大略而从谏如流,位及入主而兼听纳下’的开明作风而闻名于世的。”该评价的依据是唐太宗(    )

A . 奖励军功,按照功劳大小分封爵位 B . 大力加强监察制度,监督地方官员 C . 善于听取臣下建议,鼓励臣下直言 D . 创立行省制度,推行改革采用汉法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内乱毁梦”是因为(    )
A . 永安建制分封诸王 B . 曾国藩率军镇压 C . 发生了天京事变 D . 清政府借师助剿
宋元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高度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灿烂。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史纪年表》(部分)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汉朝时的江南,地广人稀,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到宋朝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朝廷也实仰东南之财赋。

材料三:元朝疆域图(右图)

  1. (1) 根据表中信息,写出①、②处恰当的内容。从表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江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结论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 (3) 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并说说元朝疆域的特点。
  4. (4) 元朝时交通畅通,海上丝路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路发达”的原因。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迅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的是(     )


A . 中国   B . 印度   C . 朝鲜    D . 韩国
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 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洲名称:ACF
  2. (2) 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大洋名称 H I
  3. (3) 图中C、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C、E两大洲的分界线
  4. (4) 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面积最大的洋是。(填字母)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填名称)
为喜迎国庆,某班级举办了一次主题为“我们民族最盛大的节日”的班会活动。下面是该班几位同学的口述,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甲同学:每逢佳节,人们互相泼水,被泼到的水越多,感觉越是吉祥、幸福、健康……

乙同学:今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回老家过节,家家户户早早就打扫好了庭院巷道,大家都换上喜爱的新衣服,我们和爷爷奶奶一大早出门,去往清真寺……

丙同学:我们的节日可热闹了,大家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草原上,赛马、摔跤、射箭……

丁同学:昨天晚上,我跟奶奶打电话,奶奶希望国庆期间我能跟她一起过一个重要的节日,为此她给

我准备了月饼。她还说我老家大街小巷到处是桂花的香味……

  1. (1) 甲同学最可能来自 族(民族名称),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 (填序号)
  2. (2) 乙同学的老家最不可能是 (填序号)

    ①宁夏    ②甘肃    ③新疆    ④广东

  3. (3) 丙同学最可能来自族(民族名称), 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 (省级行政区简称)。
  4. (4) 丁同学所说的节日最可能是
  5. (5) 几位同学的口述,说明我们民族分布具有的特点。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是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
下列人物与其历史贡献组合正确的是(    )

选项

人物

历史贡献

A

牛顿

开启了“科学革命的开端”

B

拿破仑

将法国大革命推向顶峰

C

卢梭

三权分立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D

伯里克利

推动雅典民主政治达到全盛

A . A B . B C . C D . D
有关人口的“增长、分布、人口问题、密度”等方面的如下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亚洲 B . 非洲人口数量最多 C . 南美洲北部亚马孙平原是人口稠密区 D .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不足,加剧老龄化
提出“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观点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A . 孔子 B . 老子 C . 墨子 D . 韩非子
明清时期,宣称“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并深刻批判皇权的人是(    )
A . 黄宗羲 B . 顾炎武 C . 陆楫 D . 李贽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标志。下列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事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北伐战争   ②遵义会议   ③黄埔军校建立   ④迁都重庆

A . ①②③④ B . ③①②④ C . ②③①④ D . ②①③④
以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重大事件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②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③迈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一步

④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读“某发展中国家2000—2055年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题。

 

  1. (1) 下列关于该国2000—2018年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0—1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提高 B . 15—64岁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50% C . 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明显下降 D . 65岁以上人口数量占总人口的比重均超过10%
  2. (2) 未来30年,该国可能面临劳动人口就业压力大和老龄化两大社会难题,合理的应对策略是(    )

    ①实行计划生育,降低人口出生率    ②增加工作岗位,接纳国际移民就业

    ③加强社会保障,改善老年人医疗条件    ④重视学校教育,提高劳动人口科技素养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

八位强人正在合力痛打一位弱者

A .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 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D .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某条约签订后,北京的东交民巷不准中国人居住,清政府也彻底堕落为“洋人的朝廷”。该条约为(    )
A . 《南京条约》 B . 《北京条约》 C . 《马关条约》 D . 《辛丑条约》
关于北方地区主要地形区景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黑土地、黄土地广泛分布 B . 红土地广泛分布 C . 紫色土壤广泛分布 D . 荒漠、戈壁广泛分布
下面是一位同学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这一主题进行探究的知识总结,其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 大生纱厂的结局印证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历程的曲折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 C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我国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D . 抗战胜利后,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快速发展
下列少数民族众多,旅游业为主要支柱的省级行政区是(    )
A . 贵州省 B . 吉林省 C . 广东省 D . 云南省
深圳一直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现在正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迈进。深圳发展的起点是(  ) 
A . 成为经济特区 B . 成为沿海开放城市 C . 成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D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最近更新